【新三才編譯首發】在2000年,中國舉行了首屆中非合作論壇,跟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拉攏關係。許多非洲人開始到中國淘金。
據香港大學加納藉博艾登(Adams Bodomo)教授所著的《非洲人在中國》,截止至2012年,已有10萬多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湧向廣州,這也是在亞洲中非洲人群聚的最大社區,而留學生則是非洲社區的先驅。不過,非洲人的中國淘金夢正在消退。由於中非的文化、生活方式、衛生習慣不同,相處不易,再加上北京當局對非洲移民政策的限制、對打擊仿冒力度增加,在中國生產的成本上揚,盈利機會減少,非洲移民更加尖銳的感受到了住在中國的不易。
廣州的「小非洲」的消長,正可以反映出這種情勢的變化。
廣州市的「小非洲」橫跨7公里,從廣園西路,在三元裡往東延伸,到小北路以北的登峰村。
2014年,廣州市政府啟動了登峰城中村的市容「美化」,打亂了很多居民的生活。
在「美化」 登峰市容的過程中,伴隨著拆遷,而在這裡投入龐大的警力,也是廣州其他地區前所未見的。持有永久居民簽證的非洲移民迪亞洛(Madina Diallo)表示,警方從早到晚,在各種地點隨時隨地查看非洲人的護照,在他們的家裡、酒店客房、街道上…。非洲移民社區代表之一的姆萬巴(Felly Mwamba)說:環顧世界,你會看到「唐人街」,甚至在非洲也有。但是,在中國這裡,他們卻不希望外國人群聚在一起,就像中國人到海外一樣的方式群聚。
由於市容「美化」,非洲人已經紛紛離開這個「小非洲」了,要麼就是移居到其他城市或離開中國,留下了曾經人聲鼎沸的街道任由後人追憶。
「小非洲」美化前:2014年的登峰村,「越洋商貿城」的招牌成為天際線的主角。

「小非洲」美化前:登峰村是非洲移民,與中國國內到廣州的生意人的大熔爐。

「小非洲」美化前:這裡是在亞洲中非洲人群聚的最大社區。

「小非洲」美化前:餐廳和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迎合當地移民社區居民的口味。

「小非洲」美化前:一群女貿商在「小非洲」挑選貨品,再把貨物批發回到自己的祖國去賣。

「小非洲」美化前:來自塞內加爾的Youssou Ousagna,在通往登峰村的一座陸橋前擺拍。有一名中國攝影師在此設店,專門為非洲移民拍照。

「小非洲」美化前:女士們在採購後,平穩地把整袋貨品頂在頭上。

「小非洲」美化前:來自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餐館,把一隻宰殺好的羔羊掛出來,供客戶選購。

「小非洲」美化前:街道上,販賣低端貨品已經是習以為常。

「小非洲」美化前:來自中國西北部的新疆小販在小非洲裡販賣新鮮水果。登峰城中村的住民有來自中國各地,與來自非洲的移民。

「小非洲」美化前:在「盈富商貿城」是中國人經營服裝店的集散地,提供批發商品到非洲的服務。

「小非洲」美化前:幾名在廣園西路「小非洲」區的女性。這裡是尼日利亞人的主要社區。

「小非洲」美化前:這一家土耳其餐廳供應清真食品,給非洲穆斯林商人與來自中國西北的維吾爾族人。

「小非洲」美化前:在2014年,警方在登峰的服務也許沒有這麼周到。

「小非洲」美化前:2014年的「小非洲」,登峰城中村的入口。

「小非洲」美化前:2014年的「小非洲」,登峰城中村的入口。

「小非洲」的地理示意圖。

「小非洲」美化後:2016年3月,《南方都市報》報導:登峰村經過一年的「綜合整治」後,這個曾經是「髒、亂、差」的城中村,一舉變成吸引國際友人的宜居宜業旺地。

「小非洲」美化後:2年前,這裡是充斥著商販和買賣的主庭院,現在是空曠的一片。

「小非洲」美化後:政府重鋪並拓寬了登峰村的道路。

「小非洲」美化後:非洲人已經陸續離開這個「小非洲」了。

「小非洲」美化後:警察局矗立在「小非洲」心臟區的入口。當CNN記者訪問時,至少8名警察在駐守。

「小非洲」美化後:一名警察站立的位置,一度是「小非洲」的心臟區。

「小非洲」美化後:門上噴著「歡迎來到廣州」...... 登峰村公安局內的警察是人數眾多的。

「小非洲」美化後:曾經的繁華不見,現在是出奇的安靜。

「小非洲」美化後:該地下通道曾經是出售各種低檔貨攤位的集中處。
出處︰CNN 網站
責任編輯︰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