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传统中国以史为鉴

讀《古文觀止》有感:造就「文景之治」盛世的內涵

姜啟明

2016年7月18日

AA

姜啟明

2016年7月18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7月18日

姜啟明

2016年7月18日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漢朝自漢高祖劉邦開國以來,奠定了大漢王朝的基礎後,接著在第二任皇帝漢文帝與第三任皇帝漢景帝前後約四十年的治理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所謂「治世」,也就是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百業興盛、豐衣足食、民心歸附的太平盛世。

而漢文帝與漢景帝又是靠甚麼樣的方法來治理國家,才達到這樣的盛世呢?在《古文觀止》中,有這麼兩篇皇帝頒發的詔文,就充分的說明了一切。一篇就是「文帝議佐百姓詔」,另一篇則是「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漢文帝在「文帝議佐百姓詔」中,首先是自問為何人民收成不好又飽受水災、旱災、疫疾之苦,而文帝除了自省是否自身施政不當,也列舉了從天時地利不調和、不重視神鬼祭祀、官吏耗用大量公帑卻沒做太多事、人民重商輕農導致收成減少、或是釀酒太多,畜養太多牲畜反而吃掉過多糧食等等層面一一探討,而最後文帝並非要將責任或罪過怪到誰身上去,反而是要求眾官員們要深入探討,以得出有助於人民的方案。

漢景帝承襲乃父文帝之風,更加發揚光大。所以我們看到他在「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中,同樣也是憂慮於收成不豐,導致民食缺乏的現象,希望能探究問題之所在。所以他也列舉了人民重雕繪而傷農耕、重錦繡而傷女工,因此由他與皇后以身作則,親自農耕與織布,來當天下的表率。另外,他也看到官吏賄絡、掠奪百姓的弊端,因此要求官吏整治並嚴罰,來減少人民的負擔。

於是,在這樣兩位皇帝的嚴格自省、體恤人民、以身作則、端正官場風氣的帶動下,不但展開歷史上首見的治世盛世,也為第四任接棒的漢武帝打下南征北討、雄霸天下的最好基礎。

反觀現在當權的諸多政治人物,很少有自省之心,除了易於被親信蒙蔽、喜聽讒言,也往往在面對問題時,第一時間把過錯推到別人(或反對黨、敵對陣營等)身上,這樣一來,多數於事無補,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正核心。到頭來,不也還是回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甚至一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嗎?居高位者,不妨學學「文景之治」的自省內涵,下一個治世盛世,也許就不遠了呢。

(作者:張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