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編譯報導】2013年6月,希拉里對滿屋子裡的一群高盛(Goldman Sachs)銀行家演說時,開了高盛首席執行官布蘭克芬(Lloyd Blankfein)一個玩笑,說他可以離開這個讓他致富的華爾街公司,去開一間扶貧濟困的廉價餐飲店。
這一段是希拉里的助手記錄下來的,為的是要檢查那些她在華爾街的付費演講中,是否有哪些部份如果洩漏給新聞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希拉里的團隊把這一段列在「難處理」的標籤下。
這一則「難處理」的笑話和數百封前所未見的電郵,在前兩個星期被《維基解密》(WikiLeaks)給曝光了。有駭客入侵了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電腦,盜取了約2萬頁的電子郵件。(波德斯塔不僅僅曾經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顧問,而且曾於1998年-2001年擔任過克林頓總統辦公室主任。)
最奇怪的是,這些電子郵件沒有一封是曝光希拉里的新醜聞。相反的,這些電郵大多揭示了我們對希拉里的爭議,包括:克林頓基金會及其捐助者之間的可疑關係、希拉里對華爾街強大利益的緩頰、她與競選活動資助者的關係。
前述的笑話讓人生氣的是傳聞多年的事實,希拉里在要參選總統前,已經從華爾街銀行拿到數百萬美元了。重要的爭議點在於:就在參選總統之前,從高盛拿到巨額支票是否恰當?(希拉里陣營拒絕對電郵發表評論,而是指責俄國人駭客盜取電郵,並轉交給《維基解密》,企圖影響選情,但是對電郵的真實性並未加以否認。)
被曝光的波德斯塔電子郵件,其實沒有什麼新的「重磅炸彈」,只顯示希拉里團隊中有一些十分忠誠與耐心的人,在努力地尋找處理危機的辦法,設法化險為夷。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在這些被曝光的波德斯塔電子郵件的心得,我將它們分成4類:
- 克林頓基金會的問題:這一類數量最少。但是,關於卡達的官員和新發現的克林頓基金會審計疑雲,有助於證實基金會的捐助者是否可以擁有某些特權。
- 希拉里與華爾街大金主的綑綁關係:數百電郵突顯了希拉里在和競選團隊大量討論到華爾街和巨額金錢的議題時,她顯然更加同情這些罕為人知的銀行家與金主。
- 希拉里競選機器如何工作:波德斯塔電郵還曝光了克林頓陣營的作業模式 –包括提案是如何上傳給希拉里。它表明了在批准某些政策之前,雖有心尋求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更重視它在「政治上」的考量。
- 政治八卦與希拉里-世界的爭論:這個類別包括了很多正常的辦公室抱怨和打擊克林頓-世界的敵人。這些當然很有趣,但是它也與公共政策的討論最不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些電子郵件是來自希拉里競選主席的私人帳戶中,因此它更呈現了希拉里候選人,而不是希拉里國務卿。
儘管克林頓基金會真的做了許多挽救生命的工作。但是克林頓夫婦接受私人捐款的方式,明顯會產生利益交換的嫌疑慮。而波德斯塔電子郵件證實了克林頓基金會已經模糊公-私的界線。在波德斯塔電子郵件中,有兩則故事可作證明:
第一則是:由一家廣泛受尊敬的紐約市律師事務所作的私人稽核。結論是,克林頓基金會的董事會未能監督潛在的利益衝突,而且一些捐助者預期能「獲得利益」的回報。
另一則是:卡達官員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任內,試圖在她夫婿克林頓的生日時贈送100萬美元的禮物給他。雖然無法證實100萬美元的支票是否兌現,但這裡已經表明,外國政府能夠利用克林頓來換取希拉里的支持。
最不尋常的是:郵件中還有來自克林頓夫婦的獨生女雀兒喜,她顯然已經知道可能引發的利益衝突,而提出警訊。
零零星星的片段擺在一起時,更會令人懷疑其中事有蹊蹺。
這些曝光的波德斯塔電子郵件也描繪了未來希拉里總統行事的模式:
- 希拉里在表面上會對外部團體(如環保組織,黑人活動積極分子)的壓力,告訴他們想要聽到的。她的競選團隊有明確的目標,要關注選情,贏得選舉,爭取支持。
- 希拉里是一個利益交易型的政客。這一則被長期懷疑的說法被證實為真,特別會讓一些人感到洩氣,但這也有助於瞭解希拉里新政府的作業模式。
譯者︰八月(譯)
出處︰Vox網站
責任編輯︰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