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發】倉頡相傳為黃帝史官,創造文字,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 生日為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倉頡在造字的時候,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這一方面是怕人打擾,靜下心來琢磨。我們可以“還原”當時的歷史環境:因社會變得複雜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的交往日益密切,在此種情況下,無論將結繩記事的辦法怎麼變通和改良都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那麼文字這種通用的交往符號就應運而生。對於創製文字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如果找不到表意的共通點,那想製造統一表達的符號是非常難的。這種局面就如同我們的科學家有一件新的發明與創新的過程中,都要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但因一些關鍵性問題解決不了而在睡夢中或者被外界什麼景象提醒而解決問題一般。象中學化學中提到的凱庫勒在夢境中發現苯分子結構圖一樣,這種所謂的“靈感”用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創造者用真心克服重重困難之後,感動了上天。那在神的幫助下,所謂的“靈感”也就隨之產生。
倉頡造字文明始
澤披華夏奠福祉
雖歷塵世諸般變
漢字風流盡展時
在流傳下來各種版本的有關倉頡造字的傳說有一個是這樣的: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 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
寫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女媧用自己的形像造了人,而倉頡用萬物自己的特徵畫出圖像來造字。這其中似乎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包括盤古在開天闢地之後,把自己的身體化作了天地當中的某一部分,這本身就是神慈悲的一種體現:用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徵讓人們生存在這裡,在這裡繁衍生息,走向文明。也許很多人還是沒有看的太明白。
咱舉一個小例子說明一下漢字的功效:越南原本是施行漢字歷史很久遠的國家,在後來越南實行文字改革後,一些廟宇的匾額和楹聯上的漢字被剷除,改用新的拼音文字,但這樣一來老百姓以為神靈不靈了,再也沒有人去燒香拜菩薩了,於是只得又重新改回來。從這個小例子可以看出,漢字其實與人們所信仰的神是有著內在聯繫的。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女媧造人和倉頡造字的文化現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是神的慈悲,讓人們從外形上、從文化上不要忘記神,不要忘記人的根是神的子民,所用的這種方塊字是神賦予人不僅是認識世間萬物與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種與神溝通並能達到本性回歸的一種紐帶!我個人覺得這是神安排歷史上出現倉頡造字的原因之一吧。
在《淮南子‧本訓》中曾記述:“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很多人將這句話做了諸多解釋。我覺得如果要從神傳文化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倉頡造字之後,人間將正式步入文明時期,那隨著分工的不同,人間的各個層面的不斷分化與奠定,糧食的需要會更多一些,上天降下穀子,也正是說明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都是天意所安排的。而鬼哭,正說明人——神的子民掌握了洞徹世間的“鑰匙”之後,就能迅速的分清善惡,就能讓那些邪惡的東西無處藏身。換句話說,倉頡造字這一舉動好比給人們一種了解真相的鑰匙,讓人們從愚昧中解脫出來。那自然會遇到“鬼夜哭”的局面了。
當倉頡掌握了造字“技巧”之後,所造的字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在其中據說倉頡也有些驕傲,造字工程,開始出現錯漏。對於這種驕傲與錯漏,中華的始祖——黃帝處理的很是智慧:他沒有直接責怪他。而是讓一位歲數最大的老人用一種“柔”的辦法讓倉頡意識到自己的錯謬。老人獨自找到倉頡,等到倉頡的周圍來學字的人都散去之後,老人客氣的讓他指點“迷津”: “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還有:‘寸身’為矮;‘委矢為射。但是你卻教大家,把‘寸身’念為射,把‘委矢’讀成矮。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倉頡一聽頓覺自己粗心大意導致了重大疏漏,當即表示懺悔,並在以後的造字過程中小心翼翼。就這樣一項巨大而影響深遠的造字工程在神的引領下順利完成。並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一直維繫著人與自然、社會、上天的認知這根無形的“緣線”。
(作者:克林)
(責任編輯:大力)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