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时事万象两岸三地

明清時期的肖像畫(組圖)

姜啟明

2019年6月1日

AA

姜啟明

2019年6月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9年6月1日

姜啟明

29

2019年6月1日

姜啟明

29

【新三才編譯首發】以下十餘幅明清時期(1368-1912)的肖像畫是北京故宮博物館和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the Royal Ontario Museum, Toronto)收藏的局部。其中有帝王將官、文人雅士、宗教人物與家族祖先等,可以進一步理解特殊畫主的圖像意義、製作脈絡和歷史背景。

《楊我行畫像》

《達瓦齊像》,屬於蒙古貴族後裔,1755年(清乾隆20年)兵敗被清君所俘,押解至北京,次年他因皇帝賜婚,娶滿人貴族為妻,此圖為清宮法籍畫家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1702~1768)所作。

《男祖先的肖像》,畫家(不詳),清代,18世紀,絲綢上的掛軸。肖像畫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16世紀中葉開始,經濟繁榮和智力開放更刺激肖像畫的蓬勃發展。

《楊茂林畫像》,畫家(不詳),明代,16-17世紀初,絲綢上的掛軸。在這段時期,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造訪這個國度,帶來歐洲肖像畫的技法。例如1583年入居廣州的利瑪竇(Matteo Ricci)。

《楊我行畫像》,畫家(不詳),明代,16-17世紀初,絲綢上的掛軸。楊我行身穿紅色朝服,頭戴官帽,胸前的紋章和地毯的圖式,都代表其不凡的身分地位,這是明代時官員肖像的典型模式。

《孝莊文皇后半身便裝像》,畫家(不詳),清康熙時期(1662-1722)。這幅描繪皇后身著便裝的半身像,反映出當時宮廷畫家採用寫實手法,細膩地捕捉住主角的相貌特色。這幅畫極有可能是當時畫家的臨時樣稿,以供日後繪製正式畫像之用。據悉,耶穌會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就是這一時期的關鍵人物。

《李夫人像(陸禧甫夫人)》,清光緒時期,1876年,掛軸。畫中李夫人的面容畫法,是受到當時新興的照相技術影響,具有高度寫實的驚人效果。人物上方的題跋是講述其生平行誼,以供後世子孫緬懷悼念之用。

《夫婦像》,畫家(不詳),清朝中晚期,絲綢上的掛軸。這對官員夫婦的朝服像,四周配置松樹、仙鶴、福鹿和五彩靈芝等具有長壽寓意的動植物;背景當中的山水掛軸與清玩文房,亦凸顯出主人翁的雅趣品味和審美情調。

《明熹宗朱由校朝服像》,明天啟時期(1621-1627),掛軸。這幅帝王像由宮廷畫師奉旨繪製,為示尊重而並未署畫家名。圖中天啟皇帝(1605~1627)於15歲登基,22歲時因病駕崩,所以顯示的是他在世時年輕的容貌。在人物四周所布置物品的繽紛色彩和豐富裝飾,都具體彰顯出皇室威儀、吉祥寓意。這類帝王肖像作品多存放於紫禁城內的太廟明堂,選在特定節日時展掛,作為祭拜或瞻仰之用。

《醫俗圖》(改琦肖像),清朝,18-19世紀,掛軸。這幅描繪改琦(1773~1828)身穿白衣,站立於一叢竹樹旁。右側畫題「醫俗」二字,乃是取自蘇軾(1036~1101)「無竹令人俗」的經典詩句。改琦是清代中晚期的人物畫名師,於京師和江浙一帶藝壇備受推崇。

吳焯繪《父子趨直圖》,清乾隆時期,1790年,捲軸。這是描繪翁方綱(1733-1818)、翁樹培(1764~1811)父子二入同時擔任四庫全書詳校官的榮耀事蹟。圖為翁方綱父子二人早晨入清宮乾清門步行上班的情况。所謂「趨直」是指入門後進南書房(皇帝的書房)值班,聆聽乾隆皇帝的旨意。圖中描繪翁氏父子立門前階下,尚未入門的片刻。

《徐顯卿宦跡圖》,這是一本描繪明代大臣徐顯卿(1537-1602)一生際遇的彩繪圖冊,以一事一圖的方式呈現,上圖僅為其中的一頁。繪者為余士、吳鉞(皆活動於16世紀下半葉),繪於明萬曆16年(1588年)。

《徐顯卿宦跡圖》。

《自畫像》,清咸豐時期,約1856年,掛軸。作者任熊(1823~1857)在畫中面露沉思,表情嚴肅,其袒露右肩、不修邊幅的模樣,儼然一位江湖好漢。但是,生逢清末社會動盪和戰亂頻繁,他也流露出悲觀與消極的情緒色彩。

周笠繪《曹貞秀像》,清代,乾隆時期(1736-1795),掛軸。曹貞秀為清代官員學者兼書法家王芑孫(1755~1818)的妻子,善於詩詞書畫。畫中她裝扮雅緻,手持幽蘭,安坐庭閣中。院外湖石聳立、青竹翠綠,還有丹頂仙鶴與手握禾穀的僕童分立兩旁,傳遞一股清新祥和的悠閒氣韻。又「竹鶴」與「祝賀」、「鶴禾」與「和合」讀音相近,遂帶有吉祥象徵寓意。

《祖先像》,清代,畫家(不詳)。圖中人物身著金龍繡紋的服飾,與明代單色長袍已有極大的變化,參見《楊茂林畫像》(圖3)。

《丁氏家族祖先像》,清代,畫家(不詳)。上圖出自一套丁氏家族的肖像冊,罕見地留下南塘丁氏家族六代祖先的夫妻面容,人物生卒年代從1630橫跨至1855年。此套作品明顯的並非用於宗祠祭拜,而是具有編撰族譜的圖像記錄功能。

《祖先像》,清代,畫家(不詳)。

《五代家堂像》,清代,畫家(不詳),絲綢上的掛軸。畫家在同一畫面上繪製15位歷代男女祖先像,高度長達2公尺,視覺效果十分震撼,應該出自社會地位顯赫的名門世家。

(作者:Matteo Damiani)

(編譯:白丁)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