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畔漫步;沉周(1427-1509);中国,明代,约1487-1489年;册页;纸本水墨设色;查尔斯·朗·弗利尔捐赠,弗利尔美术馆。 (图:史密森尼学会)
图片版权©️| 史密森尼学会
从音乐到戏剧,从烹饪到园林设计,吴门艺术家在各种创意表达形式上都表现出色。吴门艺术以富饶的苏州及其周边城镇为中心,是明朝(1369-1644)中国文化的驱动力,其名称源自于曾经统治该地区的一个王国。在众多才华洋溢的苏州艺术家中,最受同时代人和后世推崇的是诗歌、书法和绘画。这些互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统称为“三绝”,被认为是文人表达的终极方式。
周六开幕的「以文绘事:明代士人艺术家」展览展示吴门艺术作品,探讨其意象、笔触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展品选自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美国吴门画派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以及其他博物馆和藏品。
涧畔漫步;沉周(1427-1509);中国,明代,约1487-1489年;册页;纸本水墨设色;查尔斯·朗·弗利尔捐赠,弗利尔美术馆。 (图:史密森尼学会)
展览中将展出约二十多位吴门书画家的作品,包括「明四大家」:沉周(1427-1509;作品见上文)、文征明(1470-1559)、唐寅(1470-1524)和仇英(约1494-1552)。这四位大师代表了吴门画派的两大主要群体。汤和丘是职业艺术家,他们接受各种客户的委托,并依靠作品谋生。沉和文是文人,或称绅士艺术家,他们将「三圆」视为个人消遣和社交媒介。
当时,中国大多数职业艺术家作品风格精炼,偏好传统文学和历史题材,这些题材广受大众认可,深受大众喜爱。而绅士艺术家则主要为彼此创作作品,他们的笔法和主题往往更加细腻,更具个人特色。诗歌是大多数文人艺术家进行社交的主要媒介,也是他们自我表达的首选方式。诗歌在整个展览中随处可见,它们时而启迪人心,时而陪伴人心,时而与书画作品相呼应。
来源: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文字画:明代绅士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