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世界之窗西哲信仰

西奈山與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 (組圖)

邓梁

2009年6月21日

AA

邓梁

2009年6月2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09年6月21日

邓梁

15

2009年6月21日

邓梁

15


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


1.聖凱瑟琳修道院座落於西奈半島南部的西奈山(Mount Moses)山腳
下。西奈半島北臨地中海,西西邊和男邊為紅海,西北方為蘇伊士運
河,連通地中海和紅海,東北鄰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是非洲通西亞
地區的走廊。

西奈山

2.西奈山位於西奈半島的南部,是舊約聖經中記載上帝在火焰荊棘中現
身 給摩西交付其領導猶太人出埃及的地方,也是摩西領受上帝賜頒
「十誡」之所在。

西奈山


3.西奈山也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尊崇且熟知的的地點「傑貝爾·穆薩(Jebel
Musa,摩西山、西奈山)」。


*世界文化遺產-聖凱瑟琳地區Saint Catherine Area


1. 2002年入選
2.遺產類別適用標準
(i )座落於荒涼景緻中的修道院,擁有完美的建築樣式及珍貴的古文
物。這樣獨特的組合使其成為一展現人類創作天賦的傑出典範。


(iii)位於人煙罕至地帶的聖凱瑟琳基督教修院,為早期東正教修院建
築中之傑出典範。其將自然界的壯闊與信仰上之精神寄託合而為
一密不可分的整體。


(iv)苦行的修院生活方式普遍盛行於早期的基督教會中,因而興起一
些位於偏遠地區的修院社區。而聖凱瑟琳修道院便是其中歷史最
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修院建築,且仍遺留著自6世紀起便不曾間斷
的古老傳統。


(vi)座落於西奈聖山(傑貝爾穆薩;何烈山)之中心的聖凱瑟琳修道
院,如同古城耶路撒冷般;為世界三大宗教-猶太、基督及伊斯
蘭教之聖地。


*建造史
1.西元324年,一群基督教徒來到西奈半島的最高峰西奈山下的谷地,聲
稱此地就是摩西見到火焰荊棘的地方,請求君士坦丁皇帝的母親海倫娜
准許他們在此建造教堂,並順利取得海倫娜的資助,於西元334年建造
完成了1座小教堂。


2.西元4-6世紀時,碁督徒為了躲避羅馬皇帝的殺戮,逃至西奈半島的沙
漠,在此隱居修行,自然形成了修道院組織的雛型。


3.查士汀尼大帝於西元565年加蓋防衛性的修道院堡壘,以保護修士及朝
聖者,成為修道院,是最古老的希臘東正教修道院。


4.所有的建築、包括主體建築及外層圍牆仍保持當時的風貌。典制儀軌
仍沿襲6世紀當時的傳統,對研究拜占庭宗教建築藝術及文化發展而
言,極具價值。


5.西元 1312年修道院因大地震瀕臨全毀,只有外牆和圖書館留存,經過
200多年的整修,在1661年完成重建。


*特色和珍藏
1.古堡式的修道院建築。
2.珍藏早期基督教手稿、拜占廷時期的聖像(Icon)、馬賽克鑲嵌畫及歷代
珍貴的書籍和圖畫。


(1)修道院建成後分別被古羅馬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土耳其鄂圖曼
帝國、法國拿破崙、英國所佔領,歷代帝王和貴族曾捐贈了2000
多幅古畫、彩繪給修道院。


(2)聖凱薩琳修道院內的圖書館是僅次於梵蒂岡圖書館的第二大基督教
真本圖書館,收藏了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
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科普特文等12種文字的3000 多冊手抄本,
涵蓋各種典籍與古代哈里發和蘇丹向修道院頒發的詔書、法令等。

摩西之泉


(3)藏書中最珍貴的是一本寫於西元4世紀中葉的800 頁羊皮手抄的希
臘文《聖經-摩西手抄本》(Code Sinaiticus),比梵蒂岡教皇國收
藏的《聖經-梵蒂岡抄本》還古老。1865年,俄國聖經學者蒂松德
洛夫以俄國沙皇的名義借閱後,一直未歸還。1933 年大英博物館
出資10 萬英鎊購買了這本聖經,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內。勝凱瑟琳
修道院只留存著沙皇的借條。
(4)另有西元5世紀的古敘利亞文手抄本的《摩西五經》(Code
Syriacus)。
(5)目前僅展出了150幅文獻古畫,大都是西元6 世紀到15 世紀的作
品,反映了歐洲歷代的宗教、歷史和生活,都是珍品。其中一幅薩
爾裘斯和巴赫斯兩人身披拜占廷戎裝,騎著戰馬並轡而行的彩繪為
精緻優美的藝術瑰寶。
(6)相關研究單位正計畫借助高科技相機,使用一種超光譜成像技術,
來透視修道院內一批珍藏了幾個世紀的基督教珍貴手稿,包括上述
的《聖經-摩西手抄本》及《摩西五經》。
3.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於西元7世紀佔領西奈半島,西元625年,阿拉伯
人的國王穆罕默德親自頒佈敕令,保護修道院中的教徒,這道敕令至今
還珍藏在修道院中。
4.整個聖凱瑟琳地區除了擁有許多的考古遺址及紀念性遺跡外,同時也
是世界三大宗教-猶太、基督及伊斯蘭教之聖地。自古以來,即為各
宗教的信徒朝聖膜拜的地方。






*聖凱瑟琳的故事


1.聖凱薩琳(Sainte Catherine of Alexandria),生於西元287年、死於
305年。希臘羅馬時期亞歷山卓貴族之女,聰穎貌美,學識淵博,篤信
基督教。
2.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安在亞歷山卓鎮壓基督徒時,年僅18歲的凱瑟琳挺
身而出,阻止皇帝迫害基督徒,馬克西米安乃召來50名學者與凱瑟琳
辯論,都被她一一折服。
3.馬克西米安顏面受損,把凱瑟琳關進監獄,同時派遣皇后規勸她,沒想
到皇后反而被凱瑟琳說服,也信仰了基督教。馬克西米安盛怒之下處決
了皇后,也把凱瑟琳斬首示眾。凱瑟琳被處死後,遺體被天使運至西奈
半島上緊鄰西奈山的最高峰葉特羅山(現已改名為聖凱薩琳山)。
4.西元5世紀後凱薩琳被追諡為基督教的聖人,為基督教兩位女聖徒之一
(另1人是抹大拉的瑪利亞),11月25日是她的紀念節日,全世界各地的
天主教教堂內的聖徒像,都有聖凱瑟琳的圖像。
5. 300年後,修道院裡的修士在夢中獲得啟示,在山巔找到了聖凱瑟琳的
遺體,容貌依舊栩栩如生,乃將她的靈柩移到修道院內,放入一具金
棺保存,供奉在主教堂內,修道院也因而改名為聖凱瑟琳修道院。




*建築群


1.城牆
(1)石頭砌成高大密閉式的圍牆,最高20公尺,最低8公尺。
(2)緊急備用出入口
Ⅰ.供1人進出之小出入口
(Ⅰ)牆上一個向外突出的木板小屋,長1公尺×寬1公尺×高2公
尺,地面鋪著木板,拉起地板上的一塊翻板,用吊籃裝載
人員或物資垂放牆外。
(Ⅱ)發生緊急情況,即關閉大門,在此進出,以維護修道院的
安全。
Ⅱ. 供多人進出之大出入口
(Ⅰ)大的木板屋,凸出在高牆之外,形狀與木板小屋相同。
(Ⅱ)利用絞盤運送吊籃裝載人員和物資。

2.主教堂
(1)長方形的石灰岩建築。
(2)入口的木門取材于黎巴嫩雪松,門上有動物、鮮花和樹葉的浮
雕,是一位拜占庭藝術家所作。」教堂門楣鐫刻希臘文之銘文:
「這是通向上帝之門,正義將由此進入。」。
(3)牆壁、柱子、屋頂、大門都繪滿希臘東正教傳統制式的人物肖
像、鳥獸魚蟲、花草水果雕刻。
(4)黃金鑲嵌的祭壇,供奉耶穌和聖女凱薩琳的銅像。

3.聖凱薩琳教堂
(1)大廳平臺上有兩個銀色匣子,據說擺放了是凱薩琳的頭骨和指
骨。平臺下有祭壇。
(2)壁畫描繪聖凱薩琳的事蹟。

4. 7個聖壇及其周圍有14個小教堂。

5.鐘樓: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所捐贈。

6.收藏顱骨的教堂: 收藏數百個在此修行的修士頭骨。

歷代修道士的頭顱

7.歐麥爾清真寺
(1)埃及法蒂瑪王朝的統治者歐麥爾建於公元1106年。
(2)寺內高掛一盞由16盞油燈組成大吊燈,另有1000歷史的木製講壇
和座椅。
(3)成為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和睦相處的標記,現已不再使
用。

8.展覽室
(1)於西元1945年設置,沒有任何裝飾。
(2)展出聖像、人物畫、各式法器和法衣。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9:00~12:00,周五、六與教會節日不開放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