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传统中国以人为鉴

劉禹錫《陋室銘》(图)

張均威

2010年5月30日

AA

張均威

2010年5月3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0年5月30日

張均威

2010年5月30日

張均威

【新三才綜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綠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陋室銘》,全文共81字,字字珠璣。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篇名作是劉禹錫一氣之下揮毫寫成的。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後,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後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一文,並請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陋室銘》表現了劉禹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當時被貶為廣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與劉禹錫是同榜進士,詩歌唱酬,友誼殊深。當他讀到《陋室銘》後,獲知劉禹錫遭受勢利小人冷遇時,憤懣不平,立即上書朝廷請求:“情願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換和州,雖得重罪,死不恨。”雖未獲準,但足可見“患難識知己,文人更相親”的高貴品質。

人世滄桑,歲月如流。勢利小人早已化作黃土一,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面對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事情,劉禹錫都可以處之泰然,身處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許多該跟古人學學吧?菜根譚有言:「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想想看,名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什麼才是自己應該追求的呢?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