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版权©️姜啟明| New San Cai
带孩子去看牙医。医生检查过后,告诉我们,孩子牙齿长得很好,但是磨得不够。
医生问,平时给孩子吃水果,是否切块。我想了下,婆婆照顾孩子特别精细,每次都会去皮、切块,而且有时还蒸熟了给孩子吃。医生听了,建议说,要让孩子自己多磨牙,多啃水果,不要去皮……
我听了这建议,忍不住笑,因为医生的建议恰恰是我的习惯。平日太忙,顾不上那么仔细地给孩子准备水果,经常是洗好了直接递给孩子吃。而老人不同,多的是时间和耐心,对我这种带孩子的方法无法接受。
比如吃灯笼果的时候,我一般是连同外皮一起盛到盘子里,让孩子自己去外皮吃果肉。而婆婆呢,不光去了外面的干皮,把紧贴果肉的透明皮也要去掉,然后切块放到盘子里,让孩子自己叉着吃。
我那时并不知道少了平日里这种植物纤维的摩擦会对牙齿不好,但深刻体会到这样的宠溺对孩子的影响不好。比如有一次,先生出差,我晚上一个人一边带孩子一边加班。孩子要吃水果,家里刚好有灯笼果,我盛了一盘端到桌上,然后继续工作。结果,孩子不乐意,让我像奶奶那样给去皮,要用叉子吃。
我给孩子讲道理,灯笼果那层透明的皮完全可以吃掉。但孩子习惯了老人的精细照顾,大哭大闹不配合。我索性去工作,不再理会,告诉孩子,如果自己不肯动手,就不要吃了。孩子赌气好一会儿,最终接受了我这个“懒妈妈”的建议,自己去吃灯笼果。孩子最后明白,灯笼果的透明皮其实是好吃的。
如果说精细的照顾是“奢”,我这种大大咧咧的照顾无疑是“俭”了。孩子的哭闹,恰恰反映了古人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牙医的建议,让人想到很多。生活简单一点,对身体好,对心理健康也是好的。生活中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自找的。就像灯笼果的皮,明明可以吃,而我们如果非要去掉,岂不是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