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食品安全問題困擾的中國,數千萬中國人在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重新找到了傳統美食的可貴和食物中蘊含的人情味。中國中央電視臺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國》自播出以來,掀起收視高潮,更是在網絡上獲得接近兩千萬的點擊量。中國的“吃貨”們守在銀幕前,一邊被誘人美食勾得直咽口水,一邊為質樸的人情故事感動落淚。圖為“屋頂上的菜園”拍攝現場。
這部7集紀錄片由最普通的中國人的故事交織而成。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豐富的食材、多樣的烹飪方式展示出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紀錄片每集一個主題,透過原料、主食、貯藏、烹飪、生態等窗口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飲食、倫理等方面的文化。圖為“垛田”拍攝現場。
面對鏡頭中唯美的美食,網友感嘆現實中食品安全問題的揪心,不少網友疾呼,“鏡頭內外是兩個中國,現實的舌尖上可能只剩下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圖為拍攝現場。
“中國的美食上寄托著許多細膩的情感。”《舌尖上的中國》第四集導演張銘歡說,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整個攝制組20余位工作人員歷時13個月走遍中國60多個地方。面對紛雜的食材,張銘歡和他的同事確立了一項選擇標準:拍攝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圖為攝影師閆大眾。
“我們要拍攝的不是名廚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陳曉卿說,“正如紀錄片文案中寫的那樣,‘當今的中國,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飲食習慣,能成為區別于其他地方的標簽。’城市變得極為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樓宇森林之間烹飪的食物和空氣中食物的香氣。”圖為“松茸採摘”拍攝現場。
陳曉卿說,中國之“變”是這部紀錄片的重要主題。“我們在紀錄片裏展示了傳統農耕的中國,但也告訴大家很多傳統正在改變,有些片中出現的人可能是最後一代傳承手藝的人。”圖為“甜味的秘密”拍攝現場。
“電視紀錄片是一件充滿遺憾的工作。如果再有半年時間和多一點經費,我相信我們能把片子打磨得更加完美。”陳曉卿說。圖為“西藏青稞收獲”拍攝現場。
“隨著觀眾預期的提高和成功的市場營銷,可以預見接下來會拍攝‘舌尖’的續集。”陳曉卿說。他告訴記者,自己制片的下一部作品是講述中國人完成巨型工程的紀錄片《超級工程》,而另一部大型紀錄片《絲路》也在後期制作中,即將搬上銀幕。“這只是個開始,標志著我們在向國際影像敘事靠近,前面的路還有很長。 ”陳曉卿說。圖為“香醋”拍攝現場。
“新會陳皮”拍攝現場。
“興化垛田”拍攝現場。
“尋找冬筍”拍攝現場。
“火腿制作”拍攝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