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0
0
0
AA
AA
AD
长卷《长崎唐船贸易绘卷》
【新三才綜合】中國和日本雖然從漢唐時期就開始了友好往來,但是兩國關係在明清時期卻經歷了很多波折,影響了雙方的貿易。
1592年日本領主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略朝鮮,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明神宗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率兵入援朝鮮,在1593年逼迫豐臣秀吉與明朝和談。
德川幕府成立(1603)后,德川家康曾企图以朝鲜、琉球为中介,重建中日邦交,恢复勘合贸易,由于中国方面警戒日本再次侵朝及国内矛盾,未能实现,但日中民间贸易始终在进行。幕府虽从公元1633年起不断发布锁国令,但同中国和荷兰仍保持通商。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宣布开放海禁。公元1685年令福州、厦门官员运糖赴日销售,日中贸易额上升。当时航日的中国船只多由南京、宁波、温州、厦门、漳州、广东等口岸启航,经舟山群岛,横断东海, 直驶长崎。
中日间之往来,全赖中国贸易船单方面进行。透过长崎贸易,日本不仅可获取所需的商品,同时亦可吸收外国的科技文化,以及海外的各种情报讯息。
日本对中国贸易多方限制,整个德川时代日中贸易只限长崎一港,且贸易方法也限制甚严。公元1637年(宽永14年)起,规定中国商人投宿日本人家,其投宿处称“差宿”。公元1688年(元禄元年)又进一步在长崎建立“唐人坊”,凡赴日中国商人必须住唐人坊的围墙内。尽管日本对中国贸易严格限制,中国文化还是随着贸易传入日本。
这幅长卷《长崎唐船贸易绘卷》描绘的便是清朝中日商贸往来的景象。






(責任編輯:石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