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史海鈎沉風雲人物

被遗忘的的中国远征军(组图)

赵良

2020年10月30日

AA

赵良

2020年10月3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20年10月30日

赵良

2020年10月30日

赵良

(中国远征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一曲曾经高唱的歌曲,一段被渐渐遗忘的往事,弥漫的硝烟炮声的轰隆,士兵的喊杀。。。。。。。。。一支被遗忘的军队,中国远征军走入我们的视角,偶然不经意的翻看书籍,勾起了以往的回忆。当看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当年远征军青年官兵们入伍宣誓中的誓词,不禁使人感慨万千,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年轻的士兵是怀着怎样为国尽忠的心情,踏上异国的土地,几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打破日本强盗对中国战场与盟国物资线的包围圈,浴血奋战后把忠魂留在了异土。尤其10万将士从野人山回国,只存活了极少数人。惨烈程度史无前列。唯一能够见证这段残酷历史,如今只有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凤岭北麓墓上,3346块墓碑默默屹立着,每座墓碑下均有阵亡官兵骨灰罐,碑上刻其名字和军衔。然而这些只是几十万官兵的万分之一。。。。。

(台湾忠烈祠)

(位于腾冲,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 早已破败不堪)

(位于腾冲,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 早已破败不堪)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一扫近代中国军队不能战的耻辱,是让西方列强重新衡量中国的一个筹码。可以说为中国远征军,对奠定二战后中国大国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1941年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对中国人来说,滇缅公路是中国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向缅甸境内大规模前进。先头部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的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准备作战。3月,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戌视察。第五军、第六军统归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虽经血战,然而缅甸作战最后还是失利,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宽阔的泰国中国远征军及盟军墓地)

(宽阔的泰国中国远征军及盟军墓地)

不起眼的华军墓(位于泰国桂河大桥边60多年前 那里发生了著名的桂河大战)

碑后的祭文 令人伤感(他们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客死异乡 可却鲜为后人知晓``````````)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近代抗战历史上光辉而又悲壮的一页,为民族和国家争取独立而牺牲的人们将永远载入史册。据说当时中国军队经云南进入缅甸时,不但当时的云南省主席亲自接待,云南人民还自发的给远征军送行。场面十分热烈,这些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历史上是罕见的。直到今天在那个遥远的异国城镇依然流传着中国军人的浴血战斗的故事。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而也正是这种悲壮,成就了中国一个时代的意义,回想中国在二战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四大创始会员国之一,不也正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直到今天中国大陆政府不也是继承着国民政府遗留在联合国的地位,行使着权力吗?由于直到今天的政治立场的关系,中国远征军有意的被中国大陆政府遗忘,人们只有在零星的记忆中寻找曾经的辉煌。也许时间会消磨掉曾有的记忆,却永远不可改变的是千秋万代史书的记述,历史是公正的。这批为祖国战死异乡的国军将士,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请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中国远征军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 罗卓英(继任)

第5军(军长) 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 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  新编第96师(师长) 余韶
游击支队 黄翔  工兵团 李树正  装甲兵团 胡献群  炮兵团 朱茂臻
汽车兵团 洪世寿 骑兵团 林承熙

第6军(军长) 甘丽初
第49师(师长) 彭壁生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 张轸
新编38师(师长) 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 马维骥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师长) 李志鹏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陈诚 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副司令长官 黄琪翔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宋希濂  副总司令 黄杰

第2军(军长) 王凌云
第9师(师长) 张金廷  新编第33师(师长) 杨宝
辎重团 段寿清

第6军(军长) 黄杰(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师长) 顾葆裕  新编第39师(师长) 洪行
辎重团 郑殿起  通讯营 冯行之  战车防御营 梁中介

第71军(军长) 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 刘又军 第87师(师长) 张邵勋
辎重团 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师长) 李志鹏 第200师(师长) 胡家骥

第5军炮兵营 指挥官不详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第53军(军长) 周福成(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师长) 赵镇藩(刘润川继任)  第130师(师长) 张玉挺(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 刘宝华

第54军(军长) 方天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第198师(师长) 叶佩高
工兵第2团 林松  通讯部队指挥官不详

第6军何绍周(军长)
荣誉1师(师长) 汪波  第82师(师长) 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 熊绶春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  第6军山炮营辎重团雷震波 第93师(师长) 吕国铨
炮兵部队指挥官 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官 傅克军  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 郑坡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指挥系统(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总指挥 史迪威  副总指挥 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 郑洞国(兼任,孙立人、潘裕昆先后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胡素(唐守治继任)
新编第38师(师长) 孙立人(李鸿继任)
新编第30师(师长) 潘裕昆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军长) 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 廖耀湘(李涛继任)
第14师(师长) 龙天武
第50师(师长) 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 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 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代号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 梅利尔准将

(四)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 陈纳德少将

(新三才獨家報導 圖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