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是美國電影名列第一的經典之作
【新三才综合报道】電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從法國盧米埃兄弟《火車進站》到現在無數優秀作品,不管是拍攝手法、畫面場面調度、劇本創作、藝術整合等,電影都不斷的在進步,不過,這並不表示以前的電影創作者比較差,只是資源與技術的等級不同。
然而,如果要列出百年來前三名最優秀的電影,會是哪三部呢?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不過,根據IMDB網站排名,美國好萊塢史上最優秀的三部片分別是:《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
第一名:《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是1972年發行,由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所執導,艾爾‧帕西諾(Alfredo James Pocino)主演,獲得奧斯卡十一項獎提名,三座獎項,英國電視電影藝術獎(BAFTA)四項提名與金球獎八項提名六座獎項。《教父》在電影史上的經典地位,除了精采紮實的劇本以外,每一場戲的鏡頭運動方式與剪輯節奏,精心設計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整部電影調性的晦暗打光,細膩的場景設計,更讓當時與現今的觀者讚嘆不已。這部電影將電影知識發揮得淋漓盡致,也是當今主修電影的學生必看的教材之一。
故事發生於1950年代的美國紐約,一位年邁的黑手黨柯里昂家族頭目—教父維托‧柯里昂,必須將教父的位置傳承下去。教父育有三子,長子與次子都不是柯里昂心中的人選,唯獨幼子麥可非常適合,但偏偏麥可不愛江湖紛爭與家族事業,不僅投筆從戎,獻身於美國陸戰隊,更已打算結婚。但此時黑手黨家族之間的鬥爭正式拉開序幕,麥可不得不涉入其中,並且開始一連串爾虞我詐黑白難分的爭鬥。
《教父》共有三部曲,光是第一集在發行同年就在美國賺進一億多美元。《教父》所吸引的群眾從不受限於年代,柯波拉成功的將藝術與商業融合得恰到好處,做到雅俗共賞,既賣座又讓觀眾低迴不已,堪稱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刺激1995》是美國電影史上的第二名。
第二名:《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刺激1995》於1994發行,由法蘭克‧戴倫邦特(Frank Darabont)所執導,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和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刺激1995》當年並不賣座,雖然入圍七項奧斯卡提名與金球獎兩項提名,但卻一個獎都沒得,同年的奧斯卡獎幾乎都被《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給拿下。然而,電影下檔之後,《刺激1995》在持續在電視台播出,在民眾之間流傳。直到2007美國電影學會更新百大影片,《刺激1995》名列72打敗《阿甘正傳》,才受到影界正式的肯定。除此之外,《刺激1995》還是IMDB網站美國民眾票選最傑出Top 250部電影中的第一名,打敗《教父》,可見此片深植民心的程度。
這部片所表現的電影藝術不容小覷。在攝影技術上,寫實主義(realistic) 長鏡頭與形式主義特寫與慢速Zoom in (formalism)的使用手法恰到好處。本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四季奇談》,精采的劇情藉由電影敘事的推衍,成為一部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的作品。 故事敘述一位銀行家安迪因被人以「殺害妻子與情夫」之罪名抹黑入獄,在獄中他遇到了黑人囚犯瑞德,安迪融入了瑞德的交友圈,在獄中遇到許多霸凌與警察欺壓的事件,安迪憑著機智與過人的智慧和知識在獄中求生,也在過程中常鋌而走險並將知識與藝術帶給了囚犯,讓這些在獄中活在黑暗邊緣的囚犯有另一扇探索世界的窗口。
有句話說:「有個成功的劇本,電影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刺激1995》正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這部電影在電影敘事層面拿到了另外的十分,無庸置疑,是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巨作
第三名:《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
《辛德勒的名單》於1993年上映,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連恩‧尼遜(Liam Neeson)主演。史蒂芬‧史匹柏是個猶太人,他曾協助與主持許多關於二戰猶太人屠殺歷史的影片作品,像是紀錄片《消失的1945》等等。《辛德勒的名單》在當年贏得了十二項奧斯卡入圍與七座奧斯卡獎項、英國電視電影藝術獎(BAFTA)十二項入圍六項得獎、金球獎六項入圍三座得獎。
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一位二戰時的德國商人辛德勒,在戰時雇用猶太人當員工,並且與德國軍官打關係,用盡方法來解救這些猶太人免於殘酷的大屠殺。辛德勒拯救了將近一千名原本將會被送到奧斯維茲集中營的猶太人,辛德勒機智的在德國軍事體系尋找漏洞,也用最慷慨的方式跟軍官交涉,高超的人際手腕令人讚嘆。
《辛德勒的名單》在電影藝術上最特別的地方是:在一個舉世皆愛彩色的年代,卻選擇用黑白拍攝。從電影的呈現上來看,黑白的畫面讓觀眾更能進入故事的年代,也有助於影像象徵手法的表現,像是打光的手法,就是用簡單的白與黑的色塊來象徵好與壞的直觀感覺;黑白的畫面也讓影像更能襯托彩色的特性,像是故事回到現代—畫面就變回彩色,或是需要強調某些東西時,會特別用特定的顏色跟周圍的黑白做對比。
現今在波蘭,當年被拯救的猶太人與後裔,都還會到辛德勒的墓碑前,致上最高的謝意。此片的價值在於它反映真實,讓人們能反思六百多萬猶太人遭屠殺的歷史悲劇,如果還沒有看過,或是想粗略了解猶太人議題,這部名作值得好好品味。
(责任编辑:洪宇)
(文章来源:新三才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