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忠义孝悌 子孙兴盛

Super User

2014年10月28日

AA

Super User

2014年10月28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4年10月28日

Super User

2014年10月28日

Super User

【新三才综合整理】琅琊王氏,是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其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故事主人翁王祥;二十四悌之“王览争鸩”故事主人翁王览。兄弟俩孝悌友爱的故事的故事流传千载.忠孝传家,子孙兴盛,才俊辈出,还出了王羲之、王献之两位大书法家。

王祥生母早逝,后母朱氏喜欢自己的儿子,而不喜欢他,在父亲前面说王祥坏话,所以连父亲也疏远他,叫他去做劈柴、扫牛粪等粗活、重活。但是王祥从无怨言,依然恭谨地事奉父母。父母生病了,王祥衣不解带,亲尝汤药。

后母虐待王祥,冬天嚷着要吃鱼,王祥就就到河上。冬天,天气很冷,王祥赤身卧在冰上,祷告求鲤鱼。忽然他右边的冰面开裂,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一次,后母又吵着要吃烤黄雀,又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帐来,王祥烤了供奉给了继母。

后母又叫王祥去屋外守一棵苹果树,刮风下雨的时候,王祥就抱树哭泣,结果风就平息下来,苹果也没有被风吹落。

王祥的异母弟弟王览,才几岁的时候,看到王祥被后母鞭打,就抱着王祥哭泣。长大以后,王览时常劝母亲朱氏不要虐待哥哥。后母虐待王祥时,王览也自愿跟着王祥一起承受。王祥丧父之后,后母便用毒酒要毒死王祥,王览发觉后,抢着取来要喝,王祥疑酒有毒,就和王览抢着喝,后母自知事泄,干脆自己把酒抢下来倒掉了。后来每次后母给王祥食物时,王览都要先吃,后母怕毒死自己亲生儿子,就不再下毒了。后母渐渐终于良心醒悟。

汉末大乱,王祥带着后母以及弟弟王览避难到庐江,一隐居就是三十多年。后母死后,王祥守丧,形容枯槁。由于王祥孝义的名声,徐州刺史吕虔聘请王祥,王祥以五十岁之龄、年事已高婉拒。弟弟王览劝他出仕,替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受召作官。

吕虔把徐州事务委派给王祥,王祥教化民众,并率励兵士,击破寇盗,州界清静,政化大行。当时的人作歌颂赞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后来王祥一路升迁到保管租税、钱榖、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曹髦即位,王祥封“关内侯”,拜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掌管宫内诸事,又转任“司隶校尉”,也就是京城保安官。王祥参加讨伐毋丘俭叛乱有功,再升九卿中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的“太常”,封“万岁亭侯”。

不久后,王祥官拜三公之一的司空,掌管水土、工程建设。263年转任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大司马的太尉,封“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公元264年,司马昭进位晋王,王祥与荀顗前往拜会。荀顗对王祥说:“相国尊贵,我们今天就尊敬他、拜他吧。”王祥说:“相国、晋王是尊贵没错,却是魏国的宰相。我们名列魏国三公,三公与晋王,也只差一阶而已,哪有天子下面的三司动不动就拜人的呢!君子以礼爱人,有损魏朝之望,有亏晋王之德的事,我不作。”等进了王府,荀顗拜了,王祥只有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我才体会到你王祥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啊!”

公元265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登基,王祥进爵为“公”。武帝命王祥、何曾、郑冲等老臣继续入朝,而遣侍中任恺向王祥谘问自己行为得失和行政计划。

后来王祥以年老多病告老退休。王祥活了八十九岁,谥“元”。

王祥应吕虔之聘时,吕虔有口佩刀,有工匠看了,认为一定是将来位列三公之人,才配得这口宝刀。吕虔对王祥说:“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宝刀或许对他有害。卿有三公王辅的才量,所以送给你。”王祥不受,吕虔强使他收下了。王祥临死前,又把刀给了弟弟王览,说:“你以后一定有出息,足称此刀。”王览名声虽不如王祥,却也当上“光禄大夫”的高官。东晋著名的宰相王导,就是王览的孙子。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家族之一。这一家族自汉代登上历史舞台,至两晋之际逐渐达于兴盛,历东晋南朝,经十数代人,不仅子弟众多,而且才俊辈出,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三百余年冠冕不绝,其流风余韵还延续到隋唐时期。在唐朝依然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琅邪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

(责任编辑:肖凡)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