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藥品的原材料80%依賴從中國進口。
【新三才讯】最近在印度首都德里舉行的貿易洽談會上,你聽到印中兩國醫藥公司在用中文,印地語和英語大聲的交談,,內容還包括兩種貨幣的兌換率,希望盡快找到貿易伙伴。
在印度和中國貿易商之間,這種現象還是不多見的,因為長期以來,兩國之間存在相互猜疑。
兩國貿易公司之間的這種洽談會在全球製藥業中佔了主導地位。
但是印度並不喜歡看到這一趨勢。
目前,印度製造的藥品佔據了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是仿製藥。但是印度製造這些藥品的原材料80%依賴從中國進口。
實際上,中國已經壟斷了原材料的價格和供應量,導致印度國內原材料生廠商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
印度政府擔心,如果與中國發生糾紛,印度有可能面臨公共健康危機。因此,政府決心要防止這樣的危機出現。
那麼,目前這種形勢會威脅那些藥品呢?其中許多是挽救生命的急救藥物,印度保健體系主要依靠這些藥物。
這些藥品包括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這些最常用的止痛藥以及類似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


印度政府擔心,如果與中國發生糾紛,印度有可能面臨公共健康危機。
進口量猛增最近幾年,印度從中國進口抗生素藥品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進口額高達幾十億美元。
2012年,據估計印度從中國的進口藥品總額達到46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29億美元。
印度國內生產青霉素以及衍生產品的廠家已經被徹底擠出市場,政府擔心如果中國停止供應此類藥品,印度將面臨公共健康危機。
印度製藥業廠商將這種現象歸咎於政府,指責政府大量進口廉價藥品,導致國內許多廠商倒閉。
其中包括Eskay Pharmaceuticals製藥公司已經停止向其他製藥廠供應原材料,而是轉向集中生產較複雜的藥品,向歐美髮達國家市場出口。
公司總裁科坦·沙阿(Ketan Shah)指出,「政府的官僚作風和環保審批制度導致生產原材料在經濟上不合算。」
但是他表示,廠商如果大規模轉產原材料,其實並不困難。
「中國競爭力很強,但是是人為操縱。印度公司已經無法維持生產,因此我們決定停產。」
「但是工廠現在要轉產,為時並不是很晚。如果政府動作迅速,用不了10年時間,形勢就可以扭轉。」


北京在與德里開展談判,希望印度製藥公司能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促進投資現在印度政府決心採取干預措施。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Ajit Doval)最近發出警告,印度應該採取緊急步驟,建設足夠的基礎設施,在生產常用藥品方面做到自給自足。
德里政府希望中國製藥公司將工廠遷到印度生產,為了幫助這些公司建廠,政府還建設了大規模醫藥工業和化學工業開發區。
其中一個是芒格洛爾經濟特區(the Mangalore Special Economic Zone)。當地的商人盧文達·西蒂(Ravinder Sethi)希望向中國公司推銷大規模工業園區的想法。
「目前影響中國醫藥公司到這裏投資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僅涉及到宏觀的公路,港口,機場配套問題,還涉及到微觀配套的問題。」
「這些園區需要能源,供熱,供水以及中心污水處理廠配套,因為製藥工業特點是污染嚴重。」
盧文達·西蒂宣傳的芒格洛爾經濟特區計劃修建一座中心污水處理廠,希望能夠吸引中國公司到園區內投資。
印度吸引外資以及增長的潛力巨大。
2005年,印度製藥工業的生產總值達到60億美元,2012年增長到180億美元。根據全球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調查預測,到2020年,印度製藥工業的生產總值將達到450億美元,
政府決策者不但希望中國公司到印度投資,而且也在與中國政府談判,希望印度製藥公司能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這樣的舉措不但能夠保證印度的藥品供應,而且還有利於減少兩大鄰國之間的貿易赤字。


德里政府希望中國製藥公司將工廠遷到印度生產。
健康安全印度國會議員桑傑·賈斯瓦(Sanjay Jaiswal)也是一位合格醫生。他說,這是一個國家關注的問題,一旦與中國的關係惡化,有可能導致藥品嚴重缺乏。
「我曾經詢問過中國官員,我們從中國大量進口藥品,為什麼中國不讓印度的製藥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因為我們是最廉價的仿製藥品和名牌藥品生產商。」
「但是中方更願意購買比印度產品價格高出兩倍的歐洲廠商的產品。中方不允許印度醫藥工業進入中國。關係發展不應該是單方面的。」
中方也許願意從印度大量進口藥品,但是中方是否允許本國的製藥公司將工廠搬到印度生產,恐怕想法就不一樣了。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將對印度未來健康安全產生深刻影響。
(责任编辑:张鑫)
(文章来源: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