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时事万象财经动态

中國沃爾瑪亮麗業績是騙局一場(圖)

Super User

2014年12月16日

AA

Super User

2014年12月1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4年12月16日

Super User

2014年12月16日

Super User

【新三才综合报道】美國沃爾瑪百貨首度鬆口承認,中國是沃爾瑪海外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多年來的漂亮業績其實是假帳與假銷售的結果。消息一出,沃爾瑪除了重整中國經營團隊、關閉30家分店及裁減人力外,也必須面對美國金管單位的調查,查核其合併財務報表的真實性。

自1996年進軍中國以來,在沃爾瑪總部眼中,中國總是表現最佳的地區,就連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國市場也表現強勁。然而,據美國《彭博通訊社》(Bloomberg)報導,漂亮銷售數字背後只是一場騙局,揭開騙局的主角是麥肯錫(McKinsey)管理諮詢公司的顧問Stanford Lin,他於2010年被指派到中國沃爾瑪,參與提高生產力與減少人力的計畫。

當時沃爾瑪在中國有200多家分店,他走訪了98間分店,詢問員工在日常流程中,最浪費時間的工作項目。有些分店員工抱怨,管理層要求他們在月底為上千種產品更換價格標籤,月初再換回去。Lin 感到不對勁,展開一連串調查,完成了一份32頁標註「高度機密」(Highly Confidential)的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沃爾瑪捏造數字的主要手法有二:一是調高期末存貨價值,以降低銷貨成本,拉高銷售毛利;二是製造假交易,拉抬銷售數字,以圓滿達成業績目標。

操縱帳目 買來賣去一場空

舉例來說,分店每月進行營業毛利結算時,是以當月銷售業績減去產品成本,而成本為月初存貨加本月進貨,再減去月底存貨。因此,調高月底存貨的產品價格,便可減少成本,拉高銷售毛利;而下月初將售價調低,可再次降低期初存貨價格,以減少下月產品成本。Lin報告中的98家分店,單單2010年,透過會計操作產生的假利潤,便占了全年利潤4%。其中,一家分店在2010年12月最後一週,透過更改183項產品價格標籤,便增加了250萬人民幣的利潤。

與此同時,為了達成業績目標,分店刻意製造假交易,與供應商進行多次買賣,其實貨品根本沒出沃爾瑪大門。Lin報告說,2010年的存貨,較去年增加了12.3%。消息人士也透露,2009年至2010年間,沃爾瑪在中國各地開設倉庫,Bloomberg記者親眼目睹深圳倉庫,存貨堆積如山,直達天花板。

除此之外,為了消化存貨,分店會將貨品分拆,低價銷售給其他零售商,規避電腦系統對大量交易(人民幣一萬元)的查核,估計總金額達16億人民幣。 Lin 說,這部分讓中國沃爾瑪虧損甚多。

2011年2月,Lin將報告上呈中國區營運副總裁Shawn Gray,得到的回應是「最好不要張揚」,而負責中國業務的首席財務官Roland Lawrence也未採取行動。Lin 轉向沃爾瑪中國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Clara Wong,美國總部終於派人調查。2011年5月,沃爾瑪中國掀起了一波高層離職潮。

經過3年的調查與重整後,沃爾瑪總部於本月2日提出中國市場的調整策略,應付逐日攀升的人力與廠租成本。

(责任编辑:怡青)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