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感悟健康感悟生活

自私

Super User

2014年12月21日

AA

Super User

2014年12月2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4年12月21日

Super User

2014年12月21日

Super User

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由于商品经济的影响,一些社会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有私心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不讲公德

公德是指广大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可是有些人却漠然视之。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穿马路;你这里刚坐下学习,他那里把音响开得震天响;有的居民楼,每家每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但走廊过道上垃圾成堆等。将自己的东西看得紧,公家的财产随意浪费,这也是不讲公德。

2.嫉妒他人

自私的人嫉妒心强,心中只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纳别人。如果谁的本事比他强,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在容貌、身材、等方面超过他,他都会感到难受,于是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人。嫉妒心有时将人引入疯狂的状态,甚至会导致伤害别人、毁容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在恋爱婚姻家庭中常有感情自私的现象,有些人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恋爱婚姻中玩爱情游戏,玩弄异性,用甜言蜜语欺骗青年男女;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插足他人家庭,不惜充当第三者;有些人因职务升迁或成为大款后,就抛下结发妻子,另觅新欢;有些人在配偶身染重疾、处境艰难时,竟提出离婚要求;还有些人隐瞒自身缺陷用欺骗手段获取爱情,结果导致婚姻的悲剧等等。

3.技术垄断与剽窃

过去社会上有些手艺人有专长、身怀绝技,但从不肯轻易将技术传授他人,怕“传给徒弟,饿死师傅”;有的人“传儿不传女”、“传女不出嫁”;有的人则终身不授后人,将技术带人坟墓,结果使我国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手艺销声匿迹。现在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有些技术人员将本企业的某些专利技术剽窃并卖给其他企业,以换取个人的好处;有的假冒著名商标;有的盗用版权,以谋私利等。

4.以钱谋私

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拉关系,走后门,不惜用金钱、礼品去贿赂有权之人,用孔方兄打开谋私的门户。

5.以权谋私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掌握管理权、经营权、行政权的人身上。他们以权谋私,以致党风、政风、行业之风不正。少数人在权力金字招牌之下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用权力下赌注、作交易。

从上面所列自私行为几种表现可以看出,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等,这些心态经社会传播,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由于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从中捞到了某些好处,更使得自私之风盛行不衰。然而,自私导致腐败,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它使得社会风气败坏,是违法违纪的根源。

自私的心理调适自私作为一种病态心理,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克服。

它的心理调适有如下方法:

1.内省法

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就是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要反省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学习,对照榜样与模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 多做利他行为

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为他人排忧解难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从而在行为上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回避性训练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对的,促使自己纠正。

(责任编辑:潔舲)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