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世界之窗放眼天下

憑空取水的哇卡塔(Warka Water)

Super User

2015年1月22日

AA

Super User

2015年1月22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1月22日

Super User

2015年1月22日

Super User

哇卡塔(Warka Water)

【新三才首发编译】設計者奧特羅‧維特里(Arturo Vittori)表示,此裝置可提供偏遠村落每日25加侖的乾淨飲水。

在衣索比亞的某些地區,取用水源代表六小時的旅程。水源計劃(Water Project)團體表示此地區的人們每年用四千萬小時的時間尋找、收集水源。即便如此,水質不一定能得到保證。這些水可能採集自池塘、佈滿傳染性細菌的湖泊、遭受動物排泄物或其它有毒物質的污染。

在非洲,水資源缺乏問題影響了近一百萬人。著名慈善家,如演員麥特‧戴蒙(Matt Damon)也是Water.org創立人、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皆關注此一問題,並透過各自的非營利組織投注上百萬美元資金進行研究與協助。例如:將廁所用水轉換為飲用水、「廁所改造挑戰計劃」皆為此例。

評論家指出,想在連當地技師都難以到達的遙遠村落整合多項複雜技術的工作困難重重。而興建及維修的費用,更使得所有計劃難以施行。

評論家同時也是Toilets for People創辦者,Jason Kasshe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如果過去六十年來的失敗經驗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這種高複雜度、外來的設計是行不通的。」

為提供實用方便的飲用水設備,「Warka Water」裝置應運而生。此一低價、易組裝的裝置能透過空氣抽取數加侖的新鮮用水。

這項由工業設計師奧特羅‧維特里(Arturo Vittori)以及同事Andreas Vogler共同發明的裝置並不涉及複雜的機件設計或機械原理,而僅僅採用基本模具及材料並加以組裝。乍看之下,這個以衣索比亞在地無花果樹命名的三十公尺高花瓶形的高塔很像另類的裝置藝術。但其精心設計的曲線裝置及獨特的素材等細節,皆有其獨到之處。

Warka Water高塔的外部籠罩著一層由質輕且富彈性的藺草桿編織而成的堅硬外罩,不僅能抵抗強風同時提供了空氣順暢的流動。懸附於內部的網眼由尼龍或聚丙烯製成,負責收集空氣中的露水,其樣式令人不由得聯想起巨型的中國燈籠。當冷空氣凝結其上,水滴便聚集於高塔下方的收集器內,水便由此穿越管線,如同自來水龍頭般接連至需求者身邊。

以網眼設計取得乾淨水源並非新概念。數年前,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即以此法設計了一種霧氣收集裝置。但維特里的發明與之相較能以更少花費採集到更多的水量。

維特里表示:「(衣索比亞)並沒有飲用水的基礎建設,而興建一個類似水庫的設計並不容易。」「你必須下鑿約1,600英呎才能找到水源,因此是非常困難且昂貴的。更何況抽水幫浦也需要電力配合,以及備用的零組件以備不時之需。」

那麼Warka Water塔是如何使用其低成本裝置以供應遙遠的撒哈拉沙漠邊緣村落呢?維特里表示,集水的最大困難在於克服日夜溫差問題,一個Warka Water塔一日能提供超過25加侖的水,正好能成功地在溫差高達華氏50度的沙漠中解決了供水的問題。

這個由生物可分解的材料組建出的裝置相當易於清理,且不需透過其它機械工具即可於一週內裝配完成。「此外,」他補充說:「一旦當地人了解了設計的原理,他們就能教導其他村民及社群興建更多的Warka Water塔。」

建造一個Warka Water塔總共花費約五百元美金,遠低於蓋兹馬桶二千二百美金價格的四分之一,更遑論其維修支出。維特里表示,若能量產,其總價可壓至更低。他的小組預計明年將在衣索比亞裝設二組Warka Water塔,並正在尋找有興趣投入此一區域水資源開發技術的投資者。

維特里強調:「我們不只關注衣索比亞的疾病問題。許多當地郊區村落的孩子們每天需花費數小時尋找水資源。這些時間原本可用以從事更具生產力的活動及求學。如果我們能提供讓他們能更加獨立的協助,他們也許就能跳脫這樣的循環。」

(责任编辑:普天同)

(文章来源:Smithsonian)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