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孟子的大道 (图)

新远

2015年2月14日

AA

新远

2015年2月14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2月14日

新远

2015年2月14日

新远

【新三才首发】在中国的古代,人们主要信奉的就是孔子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中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而对孟子的处世之道却很少有人去学,因此而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孟子信奉的却是一种大道。
 
有一次,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没有动手砍伐。问其原因,伐木者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 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孔子是人的理,未免会为名所累,为利所赘。当年陶渊明从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了另一种与天地相合的境界,恰恰与孟子的大道有几份相似之处。
 
所谓大道,首先就是顺应天道,也就是随其自然。人生在世,福祸都是有因缘关系的,刻意的躲灾刻意的求利,只会使得其反。这就是孟子的大道。
 
【新三才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責任編輯:新遠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