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时事万象财经动态

汽車廠急駐矽谷 智能車大洗牌(下)(音像)

Super User

2015年4月3日

AA

Super User

2015年4月3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4月3日

Super User

2015年4月3日

Super User

【新三才記者王明編譯】汽車廠憑藉矽谷科技產業群聚優勢,頻繁地與科技龍頭谷歌及蘋果接觸,並發展亦敵亦友的關係,他們唯一的共同目標是,5年後搶下全球智能車市場。

軟體人才乃成敗關鍵

今年初,康州音響巨頭哈曼公司(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投入9.5億美元購併加州和以色列的軟體公司,哈曼公司執行長包利華(Dinesh Paliwal)表示,「這些購併案讓我們在汽車軟體方面占有優勢,而且補足了急需的程式撰寫工程師人力。」

去年夏天,德國大眾汽車吸收了黑莓公司當地200名研發人員。大眾汽車還聘請了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 Inc)的電子遊戲設計師,以及負責華德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動畫製作的皮克斯(Pixar)工程師,從事開發多媒體系統及自動駕駛研發計畫。

                    去年7月,銷售量排名前五名的日產汽車,亦在矽谷成立研發中心

汽車大戰的前線:晶片製造

加州大眾汽車高階負責人高斯曼(Ewald Goessmann) 強調說,「汽車產業真正的前線就在這裡。」他的研究小組工程師就派駐在附近晶片廠,幫助他們發展汽車的半導體應用零件。汽車電子產品通常都須符合嚴苛的品質要求,如對溫度變化的耐抗性,比智能手機或個人電腦的條件都要高。」

現今汽車中裝有多達100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s),控制煞車、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發動機、變速箱運作、娛樂系統和其他功能。20年前,當時控制汽車行駛,只用少數的微處理器。

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把賭注押在汽車客戶上,他們認為,轎車可能是緊追智能手機之後,另一重大的新興業務項目。

不過,全球汽車巨擘大眾汽車集團執行董事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持不同意見,他自信地說,「我們一點都不害怕。汽車數位化以及駕駛舒適性方面,或許蘋果是強勁對手,但如果提升到整輛汽車,蘋果肯定沒戲。」

5年後 汽車產業充滿變數

另一方面,去年9月,谷歌為了提升本身研發水準,挖角賓士美國研發主管瓊沃思(Johann Jungwirth)參與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工作,並宣稱,2020年前他們的電動、無人駕駛車將面市。雖然蘋果未正式宣佈相關時程,業界預料亦與谷歌的時間一致,為此,蘋果已尋求全球汽車製造業的翹楚---麥格納(Magna International)集團共同合作。

德國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語重心長地說,「5年內,谷歌與蘋果的汽車不會對現有汽車產業產生實質影響,但5年後的發展就難以預料了。」

未來5年,無論是傳統汽車大廠或是有心進入此產業的科技大鱷,自動駕駛結合電動車技術將是各家車廠競逐的焦點。

今年元月美國的CES展中,奧迪車廠的無人駕駛汽車達成急速過彎道,以及直線加速高達時速240公里的最新進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入下列視頻觀賞。

AUDI RS7 NO DRIVER 149mph! Audi Self Driving Car High Speed Full Lap Race Track CARJAM TV 4K 2015

(文章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責任編輯:泰倫思)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