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时事万象财经动态

中國購入義國企業 禍福相倚(圖)

Super User

2015年4月7日

AA

Super User

2015年4月7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4月7日

Super User

2015年4月7日

Super User

【新三才記者王明綜合報導】3月下旬,媒體傳出中國化工集團(CNCC)將以77億美元收購全球第15大的義大利輪胎商---倍耐力(Pirelli)26%股權,義大利前總理普羅迪(Romano Prodi)有感而發地說,「義大利現行的產業政策好像是由北京制定」。迄今,這是中國在該國的最大筆投資。

中國化工買下控股公司Camfin所持有的倍耐力26%股權,將是收購倍耐力集團的起步。CNCC不只是看中倍耐力的產業規模,主要還是倍耐力股東之間意見不合及美國制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兩因素,因此,倍耐力股東俄羅斯石油公司被排除在購買股份的行列之外。

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2008年中國投資義大利企業的資本幾乎是零,去年暴增至66億美元。其次,中國買入倍耐力股權之前,還收購了義大利遊艇製造商法拉利、橄欖油生產商薩洛夫集團,並涉足燃氣渦輪機製造商安薩爾多能源及時尚精品品牌菲拉格慕。

中國投資歐洲  4年擴增8倍

同時,中國也是去年義大利最大投資外商。義大利是繼英國之後,中國投資歐洲的最大受益者。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和美國榮鼎諮詢集團(Rhodium Group)統計,中國人在歐洲投入的整體資金,2010年是20億美元,2014年遽增至180億美元。

歐洲公司私有化、資金短缺和歐元疲軟等因素,是吸引不少海外企業投資的主因。以往法國和義大利堅守國有企業政策,現在因為需錢孔急,這個想法已漸漸不被市場接受。其次,英國最早張開雙手迎接海外買主,中國企業也涉足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和希思羅(Heathrow)機場的股份。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依照中國2011年所啟動的「十二五規劃」,取得國外先進技術、高品質品牌和高附加價值企業。如同日本於上世紀80年代的作法,積極購入全球價格昂貴的資產。

經營隱憂:高階管理人才缺乏

中國企業對歐洲資產的胃口大開,特別是在技術、食品和房地產領域都將持續增長。曼達林基金創始人傅格禮(Alberto Forchielli)說,他們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並不迅速,迄今,只是一味抄襲國外產品。他還說,一談到與西方做生意,許多經理人只是扮演「丑角」(buffoons)。他們所下的決策往往來自中國本土,如果上層主管未下達指示,當地經理人便不再過問。

不過,併購顧問莫卡加塔(Moccagatta)認為,中國經理人正迅速覺醒。過去5年,他們的英語流利許多,亦懂得利用西方大型投資銀行進行併購交易,而不是默默處理。此外,中國參與美式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人數也在上升。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卡斯特羅(Maurizio Castello)說,中國投資者不再如遊客般四處徘徊,但他們對投資風險評估及併購交易的瞭解甚微。

未來,中國購併歐洲企業案將增多,但夢想往往與現實有不小差距。中國企業亦清楚,買進和經營體質贏弱的外國企業是兩回事,後者超越了他們現有能力。其實,目前中國企業垂涎的併購對象是體質良好的歐洲家族公司,但這些企業經營者對潛在買主都謹慎挑選。

因此,如果倍耐力等併購交易進展順利,或許有助這些歐洲家族轉換態度。

(責任編輯:泰倫思)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