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拋出棄台論,主張以放棄台灣為條件,以利解決東、南海爭議。
【新三才综合报道】美國和中國近來為南海問題而緊張關係加劇,美國學界再度出現"棄台論"。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主張,美國應終止對台防衛以換取中方和平解決東、南海的爭議,並使中國接受美國在東亞的長期軍事安全角色;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金萊爾則提出,以美國徹底停止對台軍售為條件,換取中國放棄對台動武,利於兩岸進行政治談判。
葛拉瑟在麻省理工學院日前出版的"國際安全"季刊發表專文指出,美國現行政策清楚表示,如果台灣宣布獨立而引發台海戰事,美國將不會協防台灣,但不論中國攻擊台灣的原因為何,美國都得面臨是否保護台灣的壓力。另外,美國對台灣內部決策的影響力畢竟有限,可能讓美國被台北決策所綁架;待解放軍軍力增強後,將加強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心。
葛拉瑟提到,有人認為兩岸關係2008年後可大幅改善,能降低美國捲入兩岸衝突的可能性,但兩岸關係能否持續良性互動,讓人存疑,何況,台灣明年很可能選出台獨的總統,中國勢必面臨統一的政治壓力。
葛拉瑟承認,放棄台灣必須付出代價與風險,首先是美國的民主政治和自由價值,但是他認為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相對來說更為重要。美國對台安全承諾,可能導致美中關係緊張與戰爭的可能性,但美國對日本的承諾沒有這樣的隱憂。
金萊爾在新書"半路相逢:如何緩解美中升高的對抗",提出以"合作螺旋"模式解決兩岸問題,該模式建議美國從減少關島駐軍開始,接著裁撤美國在台協會武官辦公室、停售台灣新型軍事武器、施壓台灣進行政治談判,最終停止對台軍售。
中方也應逐步回應,首先是與台灣進行不預設前提的軍事交流,接著撤走對台部署的導彈、讓台灣有更多國際空間、限制解放軍兩棲作戰能力,最終則在兩岸和平協議、承諾放棄對台動武的條件下,讓兩岸在邦聯架構下統一。
金萊爾指出,中國核武強權主張擁有台灣主權,且要與美國永久維持密切的關係,是荒謬又違反所有的國際關係。軍事專家都了解,兩岸所謂的均衡一點也不均衡,美國對台軍售只是象徵意義,歐巴馬政府也了解限制對台軍售的必要,因此只同意F—16A/B升級案,而不願出售F—16C/D。
他認為,美國在韓戰後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是歷史的意外。兩岸和解的趨勢難以阻擋,美國應抓住良機,取得突破性進展,對美中兩國21世紀的合作至關重要。
對於美國學者葛拉瑟和金萊爾先後提出"棄台論",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表示,"我看不到這種論點的證據,我不認為有充分的理由要擔心它(棄台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仍遵守美中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美方政策沒有改變;在符合台灣關係法與一中政策的基礎下,美國提供台灣足以自我防衛的武器與軍售服務。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副院長包道格表示,葛拉瑟的論點完全錯誤,金萊爾的觀點則會在美國友邦和盟邦間引發混亂的情勢。
(新三才記者王濤綜合報導)
(责任编辑: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