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世界之窗环球风情

美国的立国之本:人性和人道原则

瑀彤

2015年7月4日

AA

瑀彤

2015年7月4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5年7月4日

瑀彤

2015年7月4日

瑀彤

美国的早期移民往往因为逃避宗教迫害才踏上新大陆,他们有着对宗教的虔诚,又惯于理性思考。甚至在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时,美国的精神祖先们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了哈佛大学,那时离“五月花号”抵达这里仅仅16年,离美国建立还有100多年。对他们而言,没有精神支柱是无法想象的。他们来到这片新大陆就是为了寻求一个精神家园,寻求宗教自由、思想自由。透过宗教的表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他们的心中涌动着的是对人性、人道的真诚向往。

人和其他动物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罗丹的雕塑“思想者”,那是“人”在地狱的门口,开始坐下来思考这些问题。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最重要标志正是在于:人是有思想的,他永远在思考着,他思考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永远与人性有关,同时这种思考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早在美国建国之初,开国元勋们就已经从人性、人道原则出发,考虑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了。他们都是来自各个殖民地的政治精英,大部分都有产业、家中都有黑人奴隶,但经过理性反思,他们决心从法律上解决黑奴问题,也就是运用自己手中的立法权,将自己的一份重要财产化为乌有。驱使他们作出这一抉择的是宗教的情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对“人人生而平等”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不是我们习惯的个别职业革命家和热血青年,抛家弃产投向革命的故事,而是代表了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立法机构,用立法手段,仅仅为了一个人性反省和道德的理由就主动放弃自身利益。

美国北方黑人自身的觉醒也比较早。1774年5月(独立战争前夕),就曾有一群黑人给当时马萨诸塞英总督递交了一份申诉书,他们从人性的原则、基督教的道义出发,甚至从当时的法律中寻找依据,不仅动之以情而且晓之以理,逻辑清楚地提出了无可抗辩的要求:要求恢复他们和孩子被剥夺的“生而自由”的天赋权利.

当然,要真正实现种族平等,即使在北方也不是瞬息完成的,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进程。这是由道德反省和立国理念所推动的一场自我革命,它并不是摧毁性的、暴风骤雨式的,而是分步骤进行,充满了矛盾和妥协。在美国,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都是通过一个个案例来完成的。林达在<历史深处的忧虑>中用大量篇幅给我们讲述了“阿姆斯达”案。

故事发生在1839年(即美国诞生56年后),一艘名为“阿姆斯达”号的西班牙船,载着53名黑人奴隶从古巴出发,在海上发生了黑人暴动,两个月后漂到美国,由此引发了这场官司。“阿姆斯达”号就此进入美国历史,一些反对奴隶制的律师立即自愿地站了出来,为黑人辩护(当然还有其他人的大力支持,如耶鲁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吉伯等),他们组成了一个“阿姆斯达”委员会。促使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动力只是他们对起码人性的认识,是他们对建国理想的追求。

案子错综复杂,初审时就遇到以坚持种族偏见立场著称的裘迪森法官。出人意料的是他却作出了有利于黑人的判决。虽然他并没有因此改变他原来的观点,如:反对种族杂居、反对完全的种族融合。促使他作出这一选择的首先是宗教的原因,透过宗教的形式,我们仿佛看到了其中人性的闪光,而正是对人性的思考成为裘迪森法官判决的主导因素。同时,在裘迪森法官身上也表现出美国法官普遍的一种职业荣誉感,它是与司法独立制度紧密相连的。“当司法和法官不再是权势的工具,而被社会确立在一个独立的、神圣的、被期待是公正的位置上,法官的职业自尊心、职业荣誉感也就同时确立了。这个时候,法官还是可能有认识上的历史局限,但如果他认清了历史进步的一面,他会被职业道德所驱使,坚决地站在历史进步的一面。”

阿姆斯达案从一开始就受到美国总统的干预(这也成为他竞选连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好在美国行政分支的权力不是无限的。但尽管如此也使案子更加复杂。在联邦巡回法庭上诉的就是两个国家最高当局的法律代表(美国和西班牙)。但接受上诉的汤普生法官支持了一审判决,驳回上诉。这样案子就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根据宪法这一判决将是终审判决。为黑人的天赋人权奔走呼号、无私奉献的反奴隶主义者们在这一关键时刻,请出了约翰-昆西-亚当斯。

(责任编辑:瑀彤)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