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史海鈎沉故國回首

Robert Browning & Elizabeth Barrett

邓梁

2016年2月9日

AA

邓梁

2016年2月9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2月9日

邓梁

2016年2月9日

邓梁

伊莉莎白·巴雷特·勃朗寧(英語: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人尊敬的詩人之一。

伊莉莎白·勃朗寧在英格蘭的赫普恩德(Hope End)度過她的童年。巴雷特家族從伊莉莎白的父親愛德華·巴雷特所繼承的牙買加糖料農場那裡積累了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她的父親在幼年時代和兄弟姐妹(愛德華·巴雷特的親姐妹莎拉·莫爾頓(Sarah Barrett Moulton)是畫作《"Pinkie"》中的主人公)一道從牙買加移民到英格蘭。她的父母一共有12個孩子(伊莉莎白是年紀最大的)。伊莉莎白在家中接受教育,而她的淵博的希臘語知識有一部分得益於她早年和住在鄰居的失明學者休·斯圖爾特·伯伊德(Hugh Stuart Boyd)之間的友情。她上過她弟弟導師的課程,因此在那一個年代,她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孩。在伯伊德的倡議下,她翻譯了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士”(1833年出版)

伊莉莎白在十幾歲時得了肺病,也許是肺結核,這只是猜測因為真實的病源不明。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的家人把她看作需要被人照料的病弱者。伊莉莎白的第一首有記載的詩歌是在6歲或者8歲時寫的(手稿現存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裡,具體的日期無法確定,因為日期1812年中的2寫在被刮去的什麼東西上面)。一首長篇的以“馬拉松之戰”(The Battle of Marathon)為標題的荷馬風格詩歌在她14歲時出版,她的父親承擔了一切費用。1826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論心智〉及其它詩作》(An Essay on Mind and Other Poems)。

奴隸制的廢除減少了巴雷特的財源。巴雷特全家在她的父親賣掉地產後搬了遷,先是到西德茅斯,後來又搬去倫敦。伊莉莎白到了倫敦後繼續創作,為不同的期刊寫稿。

1840年,她的弟弟愛德華之死(在一次帆船事故中遇難)給她原本就健康不佳的身體狀況造成嚴重的影響。在未來的幾年裡她幾乎沒有離開過臥室。後來她的身體有所好轉。1841年出版的“孩子們的哭聲”(The Cry of the Children)大大提升了她的名氣。在同一時期她也為理查·亨利·霍恩(Richard Henry Horne)的“紀元的新精神”(New Spirit of the Age)寫一些散文。1844年她出版了兩卷詩歌,其中包括“一出流亡的戲劇”(A Drama of Exile),“詩人的想像”(Vision of Poets)和“傑拉丁女士的求婚”(Lady Geraldine's Courtship)。

1845年她第一次遇見了她未來的丈夫羅伯特·勃朗寧。羅伯特在她出版詩集後曾寫信給她。由於她的健康因素和她父親對其子女婚禮不尋常的反對,他們的婚禮在聖瑪麗萊本牧區教堂(St Marylebone Parish Church)秘密舉行。婚後她陪著丈夫去了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就這樣成了她的家直到她去世為止。

她在43歲時產下一子,取名為羅伯特·魏德曼·巴雷特·勃朗寧(Robert Wiedemann Barrett Browning)。勃朗甯夫婦到了佛羅倫斯定居,在那裡她寫下了“加薩古伊迪之窗” (Casa Guidi Windows,1851年) (‘Casa Guidi’是勃郎寧夫婦居所的名字),靈感來自於托斯卡納人爭取自由的鬥爭。許多人認為這是她最好的作品。在佛羅倫斯她和兩位英國出身的詩人伊莎貝拉·布拉登(Isabella Blagden)和西爾多西亞·加羅(Theodosia Trollope Garrow)成了密友。

她最流行的長篇詩歌“奧蘿拉·莉”(Aurora Leigh) 誕生於1856年。

1860年她出版了一小卷以“議會前的詩篇”(Poems before Congress)為題的政治詩篇。不久她的健康隨之惡化,並逐漸失去精力。她於1861年6月29日與世長辭,下葬在佛羅倫斯。

文學成就

勃朗寧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她的作品涉及廣泛的議題和思想。她是一位博學,深思熟慮的人。影響了許多同一時期的人物,包括羅伯特·勃朗寧。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葡語十四行詩集》(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勃朗寧不僅能寫出美妙動人的《葡語十四行詩集》,她更是一位元創作史詩作品的先知性詩人。她寫下“加薩古伊迪之窗”支持義大利的統一運動(Risorgimento),如同拜倫支持希臘的解放一樣。她寫下“奧蘿拉·莉”,共有9本。她把“奧蘿拉·莉”設定在佛羅倫斯,英格蘭和巴黎。把她童年時代學到的關於希伯來語聖經,荷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阿普列烏斯,但丁,斯達爾夫人,喬治·桑的知識應用在作品中。

義大利政府和佛羅倫斯市議會在勃朗甯夫婦居住15年的位於佛羅倫斯的故居舉行慶典並立下紀念牌匾。她的墓碑為英國畫家和雕刻家弗雷德里克·萊頓所設計。2006年,佛羅倫斯市議會在勃朗寧的墓前放置一個桂冠花環以紀念她誕辰200周年。

Sonnet 43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Most quiet need, by sun and candlelight.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With my lost saints,—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Smiles, tears, of all my life!—and, if God choose,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责任编辑:tiger)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