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編譯首發】1938年初,二戰戰火威脅到法國收藏的藝術品。盧浮宮館方決定開始把館藏珍品大規模地撤離,選擇的地點是在法國某個鄉村的城堡,一些遠離戰略目標、不致遭到轟炸的地方。
將《蒙娜麗莎》裝箱
1939年8月28日,《蒙娜麗莎》離開了盧浮宮。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盧浮宮館方決定在當天結束前,立刻將所有最珍貴的藝術作品全部遷離。
達芬奇的這幅笑得很神祕的少女畫,經歷5次轉運,才抵達安全可靠的藏身處。這幅世界名畫經歷了從未有過的旅程。

在盧浮宮,搬動薩莫色雷斯(Samothrace)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雕像。
◎ 上路
雕塑、裝飾物,和3,690幅繪畫被裝入數百個箱子內,開始上路了。這次的旅程是對包裝作業和卡車載運的大挑戰。加入搬運的37個車隊,很快地離開了萬頭攢動的巴黎。
鎮館之寶陸續上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要送到瓦朗塞城堡(Château de Valençay);《米洛的維納斯》和《蒙娜麗莎》以及一些館藏畫作,則要運到香波(Chambord),然後轉往盧維尼(Louvigny)、祿妙修道院(Abbaye de Loc Dieu)、蒙托邦博物館(Musée de Montauban),最後才到蒙塔爾(Montal)。
賈克•喬札(Jacques Jaujard)當時擔任法國博物館聯合會副會長,未雨綢繆地動員許多員工、學生、車輛,將羅浮宮的珍品分散藏匿在法國各地。

準備搬運《米洛的維納斯》。
◎ 戲還得繼續演
以盧浮宮的歷史地位,德國當局急需靠它來扮演巴黎文化中心的角色,於是下令盧浮宮在1940年9月重新開放。
但是這個開館只是象徵性的,因為許多畫廊和展館都已經是空蕩蕩的。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旁邊的觀賞花園變成菜地,附近的爆炸也導致建物的損壞…。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格特•馮•倫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在盧浮宮。

林布蘭(Rembrandt)的名字被館員用粉筆寫在原掛畫的牆上。

空蕩蕩的盧浮宮大畫廊(Grande Galerie)
◎「盧浮宮封存」(Louvre Sequestration)
在戰爭期間,納粹掠奪許多猶太富豪或藝術經紀人的私藏藝術品,並精心包裝,準備運往德國。過程中,就在盧浮宮的近東古物畫廊裡作業。該處被納粹徵用後,原博物館工作人員就再也不能接近。
納粹占領「網球場美術館」(Jeu de Paume),把它作為收藏其掠奪藝術品的地方,因為「盧浮宮封存」仍繼續作業,有許多藝術作品在兩館之間往返,其結果是部份藝品被偷偷地轉往第三帝國,連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也無法阻止。

為「盧浮宮封存」期間失竊的藝術品編輯目錄。

將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瑪麗.麥迪奇(皇太后)的生平事蹟》(Marie de' Medici cycle)系列畫作裝箱。

搬動曠世名畫,準備藏匿他處。

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時間和老女人》(Time and the Old Women)
在二戰結束後,盧浮宮經過整修,於1945至1947年間逐步對外開放。感謝許多熱心人士的努力和堅持,所有盧浮宮的主要名作幾乎毫髮無損地回到宮中。
出處︰twistedsifter 網站
責任編輯︰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