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自尊,我們很少會聯繫到孩子身上。然而孩子雖小,自尊心卻很強。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將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學業、社會交往,以及各個方面。
一個自尊不健康的孩子可能表現為自傲、自戀、自我膨脹,也可能是自卑、自殘、自我為中心、缺乏安全感等;而自尊健康的孩子則表現為,自信、謙卑、自重、尊重他人、情緒穩定等。作為父母,我們教育的前提應是尊重,要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因為,如果父母總是不尊重孩子,則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並且這種傷害若不及時挽救,將來很難再彌補回來。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那所有教育都是零。
你以這些不是事兒,孩子卻以為你在取笑他
父母在孩子建造自尊的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行為、處理事情的方法等都會影響到孩子。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樂樂家裡來了客人,樂樂媽媽與客人在沙發上聊天:“我們家樂樂都3歲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尿床。一到陰天下雨,褲子和被褥都幹不了,你說我該拿這孩子怎麼辦?。”正當樂樂媽媽說得起勁時,突然發現樂樂正氣鼓鼓地站在客廳門口盯着自己,見媽媽看過來,樂樂狠狠地把手裡的娃娃扔在了地上。樂樂媽媽笑着對客人說:“看吧,還不好意思了,知道害羞了。”說著兩個大人都笑了起來。
這應該是我們最常看到的一種情景吧,表面上看,這似乎沒有什麼。但是樂樂媽媽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尿床對於認為自己已“長大”的樂樂來說,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當媽媽拿這件事當玩笑和趣事講時,則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心理負擔越來越大,甚至可能導致反覆尿床和自卑心理的產生。樂樂媽媽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傷到了孩子,反而把孩子的表現看成是“害羞”了。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更讓人擔憂。
尊重孩子,父母需注意以下三點
“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試問一下你自己,是否也對孩子說過“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你怎麼這麼煩!”“這麼膽小,真沒出息!”之類的話。如果是,那麼毫無疑問,你已傷害到孩子了。一個經常抱怨和牢騷滿腹的父母,孩子又怎麼會勇敢、自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各種問題。無論在哪種情況下,父母都應尊重孩子,客觀的評價,並恰當地讚揚孩子,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另外,不光是父母自己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當別人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時,我們也應及時阻止。
“孩子最怕“比較”
有些父母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看隔壁家的孩子多乖!”“小妹妹都比你勇敢!”父母往往想以此來激勵孩子成長或進步,而實際上卻恰恰相反。這些父母在焦慮、不自信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錯誤手段,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讓孩子更有壓力,更加反叛和不自信。
“
當你做錯時,記得向孩子解釋
有時我們可能在氣頭上一時難以把控自己;有時我們可能無意間傷了孩子;有時可能是教育孩子時用錯了方法,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我們應學會開口向孩子解釋,哪怕是沒有語言能力的嬰幼兒。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傷了孩子的自尊,應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切不可置之不理,以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孩子不斷地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各種問題,有時發展得快些,有時發展得慢些,但他們從未停止過叢周圍環境中吸取營養份。我們要相信孩子,他們有潛力,也值得我們信任。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應同成人一樣想享有被尊重的權利,千萬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毀了孩子的自尊。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