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讀《古文觀止》有感:貧而有德,可喜可賀

姜啟明

2016年7月13日

AA

姜啟明

2016年7月13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7月13日

姜啟明

2016年7月13日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在現今的商業掛帥、財富掛帥的社會中,整體社會風氣崇尚富者,不但媒體成天吹捧世界富豪排名、各國富豪排名,大部分人對世俗成就的認定,也往往先依財富累積的多寡為指標,也因此擁鉅富、住豪宅、開名車者,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前段班,或是成功者的表徵。至於品德、人品這類無形的尺度,則少有人關注,偶爾在媒體出現一些願意行善事的富豪,也常是因為他們在財富上的成就,才引起人們的相對關注。

然而,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古人,早就已經就把財富跟品德孰重分得很清楚,而且對於貧而有德的人,更是能加以讚賞或尊崇。這就是春秋時代發生在晉國的一個「叔向賀貧」故事。

當時晉國正卿(也就是春秋時其諸侯國的最高執政大臣,權力僅次於國君。如果把諸侯國比喻成現今國家,正卿大約等同部長級職位)名為韓宣子,有次一位訪客叔向去拜訪他,看見韓宣子正苦惱於財富不如其他同等高官時,反而向韓宣子道賀,讓韓宣子感到很疑惑。

於是,叔向用前人的範例來向韓宣子說明。他說先前晉國也有一位上卿名叫欒武子,家中雖然貧窮,但品德很好,所以四方諸侯都願意來親近他、遠方蠻族也來歸附他,國家也因此被治理得很好。結果死後兒子繼承,卻是驕縱奢侈、斂財違法,導致連同後代子孫都遭殃而招致敗亡下場。另一位晉國正卿郤昭子則是富可敵國、家臣陣容壯盛,結果也是因驕縱奢侈、毫不重德,最終不只陳屍廳堂,甚至整個宗族被殺滅,也沒任何人同情他們。

因此,叔向說:「我就是看到你像欒武子一樣貧困,認為你應該有像他一樣的品德,才向你道賀啊。如果你不擔心是否能建立品德,反而擔心財富不足,那我恐怕就要為你哀悼了。」

韓宣子一聽,彷彿醍醐灌頂一般,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不但向叔向叩頭拜謝他因此免於敗亡的「救命之恩」,甚至說連他們韓家列祖列宗都得感謝叔向呢。因為,如果他沒聽這番話,就一味汲汲營營追求財富而不重德,最後走入歧途的下場,可能不僅自身難保,甚至會禍及子孫與整個宗族哩。

這篇短短的故事,雖然已經歷經了2,500年的歲月,在今天讀起來,卻仍是如此的發人省思啊。朋友們,如果你還在為了財富不如人而苦惱,想想叔向的話吧,只要能堅持良好的德性,不論有無財富,你就是那位值得被恭喜的人呢。

(作者:張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