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感悟健康养生之道

史上最長壽的中醫師與容易致病的心理特質

姜啟明

2016年7月26日

AA

姜啟明

2016年7月2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7月26日

姜啟明

2016年7月26日

姜啟明

【新三才編譯首發】根據官方紀錄,身為中醫師也是草藥專家的李清雲生於一六七七年(但他本人聲明他生於一七三六年),在他整個的長壽生命中,他勤於鑚研練醫術與研究藥草,並且勤練武術。在一九三O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論文,在該論文中刊載了已經揭露的中國政府文件,這些文件可以追溯到一八二七年,其中就有官方為李清雲祝壽一百五十歲生日的文件,再更往後的文件中,還有官方在他兩百歲生日時為他祝壽的文件。據說李清雲有二十幾個妻子並且生了兩百多個孩子。

他是如何做到讓身體這麼健康呢?根據傳言記載,李清雲告訴人們說他的長壽秘訣只有一句話:「經常保持平靜的心,坐如龜,行如雀(鴿),睡如狗。」

據說中國的將軍楊森曾邀請他到其居處作客,並且聘請他教導軍隊武術。當楊森將軍見到他時非常訝異於他的年紀如此之高而外貌卻非常年輕。李清雲於一九三三年五月六日去世,他生前曾告訴他的門生說,他已經完成他生命中的工作並且準備要離開人世了,不過沒人知道這到底是真的假的。

在西方也有一些超過百歲的人瑞,而印度的瑜珈修行者也曾出現過長命過百的異人,人們也都因為他們的長壽而對一些關於他們是如何如此長壽的故事倍感興趣並不斷的流傳著。
現代的醫學界發現有一種現象,有許多疾病是由於負面的思維或心理上的壓力所引起的,其比例高達將近百分之七十。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身心失調,也被歸類為心理因素所導致的疾病。這種論點也普遍為醫學界所接受,同時這種症狀是醫療體系裡最難解的問題。

醫學報導或醫病案例中常會碰到這樣的例子,有時候連續幾天身心承受著很大壓力的工作狀態便會導致胃潰瘍的發生。若是更長時間都生活在緊繃的狀態就可能發展成糖尿病或心臟病。這種情況都會導致健康的惡化並影響工作效率。醫生或生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人的思想會影響人體器官的機能以及一般的生理狀態。古代的中醫及印度醫學被認為對致病原因理解的較全面,治療的方式也會從源頭加以溯源而治,因為它們不僅治療人的身體表症,也涉及人的心理並且探詢人的生活狀態。 這種方式除了幫病人治療病狀,也幫病人找出致病的源頭,使其避免重復出現。 而現代的醫學則是針對身體所患疾病的後端結果加以醫治,也就是對身體出現的表面症狀去處理。這就是為什麼治好的病經常還會再患的原因,因為疾病的源頭因素沒有真正被治療或調整。

這已經被證實了的,我們的思想的確在某種情況下能治愈我們的疾病。有許多這樣的案例被記錄下來,在醫生已經認為沒有希望能救活的情況下,病人靠著自己的意志和思想的力量治愈了自己。 一個很有名的案例是關於莫里斯·古德曼(Morris Goodman)的情況,他在一九八一年的一場空難中嚴重受傷,他的脊椎和橫隔膜受到了極嚴重的損傷,已經被醫生認為無法修補而瀕臨死亡。當時他的生命是靠呼吸器維持的,全身都失去知覺無法有一絲動作,他唯一能動的就眼皮。不過,此人知道人的意念具有力量,憑著他的堅強意志在短短幾天內他自己的橫隔膜居然自行再生,並且進一步能夠自己呼吸。後來連他受傷的脊髓組織也從新自行再生成,並且漸漸能夠活動四肢。醫生無法理解這種情況,因為這在醫生的經驗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莫里斯居然又開始能夠移動雙腳,最終得到完全康復。這僅僅是眾多案的例之一。人若持續抱持著負面意念,就可以導致身體生病;但是若能保持正向意念就可以使人從瀕臨死亡的情況中恢復健康。

古印度的草藥醫學(Ayurvedic,阿育費陀)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疾病的原因,它不僅記載心理狀態會導致疾病的產生,並且還列出了人的不好的性格會導致什麼疾病。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人生病的心理特質及其關聯:

妒忌 - 妒忌會弱化免疫力,導致腫瘤的產生。
報復心 - 心存報復會導致失眠與喉嚨痛。
苦惱 - 處於苦惱狀態會引起肺部疾病。
缺德 - 缺德會引起慢性疾病,感染皮膚病。
習慣撒謊 - 容易傾向酗酒,細菌感染,免疫力降低。
攻擊性 - 容易引起胃潰瘍,胃酸逆流,疣的產生。
殘酷惡毒 - 容易引起癲癇,氣喘,貧血。
愛挑釁 - 容易引起甲狀腺腫大。
反覆無常或是浮躁 - 易導致不孕。
憂慮 - 容易引起消化系統失調,心臟病與皮膚病。
貪婪 - 容易引起腫瘤,肥胖,與心臟疾病。

我們如何知道這是真的?在目前當然無法用科學技術去證實,然而這世上有許多事情只能用經驗去判斷與佐證。在醫學上,與其盲目迷信科學,不如參採古代先人的經驗與智慧,否則漫長的歷史中,古時候的人是如何活過來的。古老的中醫與印度草藥醫學在當今世上仍然被廣大人群使用著,能是無效嗎?!

有三種方法可以讓你更健康,這三種方法不會讓你馬上看到成果,但長期而言,對身心健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人們使用這些方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

1. 調整你的思想觀念,每天花一些時間檢視你今天的狀態,你碰到了什麼事情,而你的情緒與心態又是如何對待的,你可以嘗試把它做一個紀錄,檢視有沒有什麼負面的意念藏在你的思想中,構思一下明天你可以如何做個改變或改善。

2. 多多想那些讓你覺得快樂的事情,而不要一直掛念那些讓你不愉快或煩惱的事情。當你把心思放在快樂的事或你喜歡的事上時,你的身體就能夠處於自我治療的狀態中,甚至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好事,困擾你的問題就能朝向正向發展。

3. 學習打坐修煉 - 在打坐時身體與意念得到放鬆休息(但不是坐著睡覺),因而身體得以自行修復。

(編譯作者:郭慕法)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