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传统中国文化道德

大禹治水是真的嗎?考古新發現間接證實

姜啟明

2019年11月3日

AA

姜啟明

2019年11月3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9年11月3日

姜啟明

2019年11月3日

姜啟明

【新三才郭子榕編譯首發】始於大禹治水的夏朝真的存在過嗎?現在考古學家發現黃河流域在西元前1900年左右發生過一場水患,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洪水之一,而且還跟史書上記載的夏朝時間重疊。

很多人都相信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在大禹整治黃河成功後接受舜的禪讓所創立。然而因為缺乏直接的實體證據,加上最早提及夏朝的典籍要到近一千年後的周朝才出現,考古學界一直無法證實大禹治水的存在,夏朝在學術界也被當成是傳說中的王朝。

經過了將近十年的努力,由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吳慶龍帶領的十六人團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從考古學、人類學、地震學、和地質學等角度收集與解讀不同類型的證據,包括古代文獻、沉積物、地震引發的土石流遺跡、以及倒塌房屋中的人類遺骸,顯示這場黃河水患不只是傳說,因此也暗示了夏朝很可能真實存在過。此研究論文已在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上發表,其極具前瞻性的成果不但可以佐證早期的相關文獻,還為以後的深入探索提供方向,有助於揭開中華文明與民族的起源,甚至改寫我們已知的歷史。

透過在青海省的地質調查數據,這場大洪水發生的原因及過程得以被還原。四千多年前的一場大地震導致黃河中上游發生土石流,大量砂石封住了寬1.3公里、高達240公尺的積石峽河谷,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壩。被擋住的黃河水在水壩後方形成堰塞湖,深度220公尺 (相當於台北101的四十層樓高),使水流中斷達半年至九個月。在這期間累積的巨量河水最終潰堤,往下游傾瀉一千多公里,沿途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距離堰塞湖25公里的喇家遺址。

在當時屬高度文明的喇家遺址遭此天災而瞬間覆滅,因此有「東方龐貝」之稱,許多文物與建築保存完好,也以出土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而著名。在大洪水之前,當地居民早已飽受震災之苦。一座倒塌房屋中的兒童骨骸經過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檢驗數據顯示地震發生於西元前1920年左右。由於地震而產生的斷層裂縫中也採集到與積石峽河谷成分相同的沉積物,因此推斷地震與黃河水患於同年發生。

洪水如何促成中國第一個王朝誕生?

史料中記載夏朝始於西元前2070年,與這次發現的遺跡只相距一百多年,因此研究團隊推測,如果夏朝存在的話,大禹當時整治的應該就是這場水患。而當時正是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過渡時期,所以大洪水很可能刺激了文化轉型。再者,其所造成的嚴重災害與社會混亂正是一個新的政治強權崛起的好時機。在此危急存亡之時,若能有一人帶領人民解災求生,隨後取得政治實權想必也是眾望所歸。因此,這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和大禹疏通河道治水的傳說非常契合,也和夏朝的誕生有著承接關係。這麼說來,中國史上第一個封建世襲王朝的出現是由一連串自然災害所促成的,而非單靠人類意志推動的結果。加上周朝古籍中著重刻劃夏禹藉高尚道德與輝煌功績而得民心得天下,這項考古成就可說是體現了夏朝源起與中國古代的天命說 (以統治者是否具備合乎天意的德行來解釋朝代興衰更替的理論) 不謀而合。

(編譯:郭子榕)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