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科学探索未解之謎

廣西崖壁現戰國時期神秘畫群 世界罕見

張均威

2016年10月30日

AA

張均威

2016年10月3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10月30日

張均威

2016年10月30日

張均威

2016年10月27日,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分佈在左江流域海拔345米崖壁上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花山岩畫。花山岩畫密集分佈在廣西崇左市境內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遺產區面積6621公頃。岩畫點從上游的寧明縣珠山岩畫開始,截至下游的江州區萬人洞山岩畫,途經寧明、龍州、江州、扶綏“三縣一區”,共包含38個岩畫點109處岩畫4050個圖像,沿江分佈總長度105千米,是中國南方乃至亞洲東南部區域內規模最大、圖像數量最多、分佈最密集的赭紅色岩畫群。

位於廣西寧明縣城西北25公里的明江東岸的寧明花山岩畫是世界同類岩畫中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岩畫,被譽為中國稻作文化的最大標誌、壯族文化的瑰寶和世界岩畫的極品。據專家考證,花山岩畫創作始於戰國時期,沿至後漢,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花山岩畫畫面長達221米,高約40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單幅體量最大的一處岩畫,現存各種圖像111組1951個,畫面以人物造型為主,還有銅鼓、刀、劍、羊角鈕鍾和野獸等,人物圖像大多呈雙手向上弓張,雙腿半蹲舞狀。圖像記錄了古駱越人的祭祀、戰爭、舞蹈等場面,反映了古代西甌駱越民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從中可以了解到中國壯族和東南亞許多民族的歷史發展狀況。其圖像之多、分佈之廣密、作畫條件之艱險、難度之大,被公認為國內外罕見。

花山岩畫歷史悠久、壯族文化特徵明顯、民族文化內涵豐富、藝術手法古樸高超,真實記錄了古代駱越社會活動情景,展現出強烈的民族進取精神,具有很強的藝術內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價值。據了解,為了保護好古代遺存的花山岩畫,從2006年以來,寧明縣累計投入1600萬元資金,完成三期岩畫保護工程。寧明花山岩畫開裂岩石搶救性加固工程,不僅有效保護了花山岩畫,更為中國南方塗繪類岩畫的保護,探明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被稱為是一個創造性的、堪稱岩畫保護領域裏的典範工程。而自1999年花山岩畫申遺工作開展以來,截至目前,寧明共投入申遺工作經費1.8億多元。據介紹,寧明花山遺產區屬於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第一遺產區,包含珠山岩畫、龍峽山岩畫、高山岩畫和花山岩畫4處岩畫點。4個岩畫點現存圖像2668個,占整個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遺產區岩畫圖像的66%。1988年1月寧明花山岩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以寧明花山岩畫為中心的花山風景區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6年7月15日,以寧明花山岩畫為核心的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责任编辑:文恩)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