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后你就会发现,有些风靡国外的“中餐”,其实在中国根本没有……
中国大江南北融合出的八大菜系到美国后,为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变成了美式中餐,我们笑称为“第九菜系”。
左宗棠鸡、西兰花炒牛肉、杂碎、蜜糖鸡、蒙古牛、扁桃鸡、起司馄饨、芝麻鸡、陈皮鸡、甜酸鸡、青椒牛、芥蓝虾、炸馄炖、炸春卷、幸运饼干…这些竟然成了美国人眼中“最正宗的中餐”。
有些伪中餐口味虽然奇怪,但是还算说得过去,可以食用,有的就基本上可以算作海外反华势力了。
对于初来咋到的中国留学宝宝,听到这些被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中餐菜名,心里肯定会纳闷这都什么鬼,听都没听过,还正宗的中餐?
美国版蟹肉馄饨
美国人很喜欢吃这种里面包了蟹肉和奶油干酪的酥炸馄饨,但中国人是不吃奶酪的。我们都有乳糖不耐症,不过虽然我们不吃奶酪,中国人却喜欢豆瓣酱或鸭血这类结块食物。
左宗棠鸡

也就是熟知的Orange Chicken。拜托,左宗棠很忙的,每天平息叛乱还忙不过来,哪有空来烧菜?这道菜是标准的美式菜——把大块鸡肉锤松,炸完后用西式甜酱入味。湖南人1970年以前从没听过这道菜。
李鸿章杂碎

这道菜在美国流行了100多年,冰箱里有什么残羹剩菜拿来大火快炒,上面再盖个煎蛋,好了,一碗李鸿章杂碎就成了。1896年李鸿章游历美国,喜欢到当地的中餐馆进膳。当地一些美国人打听李鸿章吃的食品,中餐馆店主难以回答,便说是“杂碎”,于是“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嘈,风行全美,这就是这道菜的来历。据说大淘金时期一些中国厨子来到美国为矿工提供饮食,卖给醉醺醺的美国矿工。
宝宝盘(开胃菜)

这么豪华的开胃菜完全是藐视穷人。油腻腻的炸蛋卷、炸肋排、炸鸡翅和照烧牛肉——中国哪有什么照烧酱?
酸甜咕噜肉

大块猪肉锤松后炸酥,裹上橘红色酱汁,深受美国南部BBQ风格毒害的一道菜。
酸甜咕噜鸡

这道菜全部选用鸡的白肉部位,口感更好。旁边的几块菠萝可以减少你的负罪感。
沙拉

我们中国人都会把菜做熟,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拉肚,你们最好也要做熟再入腹。
炸春卷

炸春卷可谓是美国中餐馆里最受欢迎的餐前小食之一了。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吃春卷的频率都远不如吃美式中餐的美国人高。
甜酸鸡

甜酸鸡是面团裹着鸡肉油炸后蘸甜酸汁吃的招牌菜,深受歪果仁的喜爱。
还有如下其他几道很受欢迎的菜
杂碎

陈皮鸡

蒙古牛

起司馄饨

入乡随俗变了“味”
美国中餐馆通常有两种菜单,一种给“老外”的,一种给中国人的。
餐馆老板或者服务员会根据你的长相大致判断你的口味,递上相应的菜单,只要不是亚洲面孔,十有八九都是美式中餐菜单,除非你特别提出要点传统中餐。
我问了100多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你们最喜欢的中餐是哪道菜?”
他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
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
蜜糖鸡(Honey Chicken)
甜酸鸡(Sweet Sour Chicken)
蒙古牛(Mongolian Beef)
特别炒饭(Special Fried Rice)
各种杂碎(chop Suey)
不出所料,美式中餐的三大金刚“左宗棠鸡、甜酸鸡,蒙古牛”都在其中。
地道中餐看重烹調蔬菜本身,多使用本地出產的绿叶蔬菜如小白菜、芥兰 等,且多是以新鲜的肉类和海鲜为主要食物,而美式中餐主要是用蔬菜作配菜和摆盘,使用萝卜和番茄辅助提味较多。
在美式中餐中,爆炒、油煎和炸这三种用炒锅就能轻而易举完成,所以它们成为了美国中餐馆里最常用的烹调法,至于传统中餐的四十八式,老美可就玩不转了。
美式中餐可说是各地中国菜的大杂烩,加之改良的较为清淡、浓稠和加甜以迎合美国人的口味。
Check时送的幸运饼(Fortune Cookies)更是中国人在美国发明出来的哄老美高兴的小把戏,甜甜的脆脆的,里面有一张小纸条,印有幸运数字、一两个中国单词配拼音,背面有一句“运势”预测。
有些老外会把阅读幸运饼干自带的小纸条上的运势当作整顿饭的“高潮”。我一个热衷于买彩票的美国朋友,每次他吃完中餐,就会期待而小心地将幸运饼打开,看看幸运条里的运势,有时候抽到合他心意的纸条,他就会深深点头,表示运势预测很灵,并且把上面的数字抄下来作为他下一次买彩票的幸运数字。
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伪中餐”,你在国外还吃过哪些奇葩中国菜?
(责任编辑: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