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感悟健康天伦之乐

為什麼美國婆媳關係那麼好相處?

張均威

2016年12月8日

AA

張均威

2016年12月8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12月8日

張均威

2016年12月8日

張均威

幾天來一直為一位網友兼姐妹的經歷而不能釋懷,她原來不是中國北方人,只因嫁了一個北方人,來到北方這個城市,但是婆婆過於嚴厲,兒子愚孝。

她說:結婚前去他家一次被趕了出來,結婚時三綱五常地上課,規定“不許女方父母來住”,不許動他半點家產,婚後第二天被他姐因為一點小事罵哭,婚後的心理冷戰和家庭戰爭經常發生,對於一個初婚的女孩來說,實在有些不公平。

還有一個廣東案例,因為婚後生了女兒,婆婆從未給過好臉色,聯合兒子竟然將媳婦和小女孩,趕出家門,逼迫離婚,馬上再找未婚女孩生兒子,雖然故事有些悲催,但是卻是事實。

其實,我親歷過,看到的,聽到的,大多數的中國式婆媳關係,都好像是天敵,自古以來,和諧也有,吵鬧居多,誰都希望婆媳關係像“還珠格格”中紫薇和婆婆那樣的和諧,但是事實遠沒有這麼浪漫。

網上有云:這對天敵的形成,是因為她們愛的都是一個人,爭奪的是同一個人的愛。這種愛,不能分享,不能謙讓,雙方都想獨佔。

因此,她們總是企圖想打倒對方,征服對方,採用的手段,明裡暗裡,軟的硬的,目的就是一個,要讓她們共同愛的那個人,把情感和立場都偏向自己這一邊。

於是婆婆抱怨:養兒防老,難不成是為別人養的兒子?從小為他付出這麼多,長大就應該孝敬回報,於是兒子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覺得天塌了,在她的世界中只有兒子,只有她的感覺,兒子一回來好像春天也來了。

還看到富有的婆婆數落窮媳婦沒錢,嫁入她家,他們虧了,不富有的婆婆嫌棄有錢的媳婦浪費,不會過日子。

於是媳婦抱怨:找了老公,但是從來沒有享受到媳婦應該得到寵愛,為這場婚姻付出這麼多,難道我天生就是為別人付出的?老公回來,家人也來了,於是“兩代人的世界大戰”就沒有休止的時候。

於是現實中,兒子為了“奇葩婆婆”不再生氣,兩年來從來未和媳婦一起散步、獨處,“奇葩媳婦”難以忍受家庭的冷戰氣氛,父母的干涉使“戰爭”升級,類似此類的“網事”層出不窮,甚至掀桌子、打盤子這類事情時而發生。

年輕人對於老人是應該尊敬,應該理解,畢竟老人也不容易,但是老人如果沒有收納之心,剝奪年輕人的隱私權,干涉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雙方視優點而不顧,專挑毛病,站在中間受夾板氣的兒子,再沒有能力處理家庭矛盾,這個日子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縱有家庭關係藝術和極高的處事能力,還是“剪不斷、理還亂”。吵來吵去,不是彼此沒有把彼此當做自家人,就是誰不敬重,誰不懂禮數的問題,清官也難斷家務事。

在美國生活這幾年,見過很多美國家庭中的婆媳關係,與國內的“婆媳大戰”截然發差,大家開心得感動,也許存在不和諧的,但是我至今沒有看到。

美國家庭中,老人為兒女帶孩子的家庭,不佔少數,但是為何能和睦相處?疏遠是地理距離,但是心理確實是自家人。除了稟去“中西方社會女性地位差異”的原因,主要還有以下幾點吧:

原因之一:美國的婆婆們不會將兒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

美國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他們眼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於兒女是愛、是義務,當他們長大後,有他們獨立的愛情,和尊敬的父母之愛,是兩回事。

至於娶誰為媳婦,只要不是條件外的女人(比如有些白人家庭不允許娶黑人妻子,不允許娶有過犯罪記錄的女人),就是祝福兒子,有能力來看望,是他們的事,沒有能力看望,也無所謂,父母教育兒女,學會尊敬每一個人。

包括父母,愛人、兄弟姐妹,這是責任。事實上,美國的感恩節、聖誕節、新年、情人節、母親節、父親家,作為晚輩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都開車回去看望父母,享受大家庭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原因之二:男女平等,媳婦從來不會“低人一等備受壓抑”。

美國社會男女平等,女生的地位在社會上更加突出,我接觸的美國主流社會的家庭中,家庭中更加寵愛女孩,女孩在家裡是天使,享受到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姐妹的愛,使他們快樂成長,當然長大後,不可能去給誰家做“小媳婦”,也根本沒有“小媳婦”的位置。

任何家庭的兒子,都會娶妻生子,從來沒有見過哪位媳婦受到婆家的壓抑,至於生兒、生女或者不生,完全是年輕人自己的事,作為長輩可以建議、可以祝福、但是不能強迫。

在教育第三代的方面,年輕人基本不要老人插手,偶爾也是幫忙,但必須感謝。他們的心理更加成熟,能陪伴自己到終老的,不是父母、不是孩子、而是愛人。

所以彼此都認為,對於父母是尊敬、是照顧的責任,對於孩子是愛和責任。對於夫妻雙方是更加重要的愛和責任。

原因之三:老人和年輕人分居,距離產生美。

在美國,當兒女結婚時,多數是離開父母,要麼買房、要麼租房,父母來看望當尊貴的客人,兒女看望父母也是尊貴的客人,短住在一起,其樂融融。

如果長期居住,首先老人就不願意,年輕人也心照不宣,彼此都需要獨立的空間,分開住,經常給父母打打電話,讓對方知道挂念彼此,暖流在心間。

一般即便是80多歲以上的老人,身體一直硬朗地可以開車,可以自由去購物,他們更願意享受他們自己的居住空間。

除非真正喪失勞動能力,子女很孝敬,希望節約一些老年公寓的費用,兒媳或者女婿不介意的,住在一起,但是這樣的情況很少,住在一起,會發現美國的公公婆婆們性格太隨和了,經常像年輕人一樣“開着玩笑”。

原因之四:老人沒有危機感。

健全的社會福利,使每一位老人“老有所依”,一般的老人都有自己的房子,當終老時,可以作為資產分給晚輩,可以一分不給,捐助教會等機構,自己去老年公寓,去養老院,有很多老年的夥伴,為什麼一定要和年輕人住在一起?

部分年輕人都是自己獨立,靠老人是靠不住的,當然這個和親情兩回事,都獨立得非常可愛。一旦身體不適,兒女過去看望,他們還一口一句Thank you不停地感謝上帝。

在美國婆婆眼裡,兒子娶了誰,那是自願,就是家裡人,每逢聖誕節時,婆婆們都會為晚輩準備禮物,其實作為晚輩也需要為老人準備禮物,即便是有些不和諧,表面肯定是客氣的。

作為媳婦也會欣然開朗,會想:“我嫁的是這個男人,又不是老人,表面尊重一下啦”,這是禮儀,做人要體面,吵架太低俗------久而久之,哪裡來的矛盾呢?

其實,從我們個體來說,不管哪裡的婆婆就是母親,雖然從小沒有養育過我們,但是她養育了優秀的兒子,做了自己的丈夫,讓兒子有一位好奶奶,如果用對待母親一樣善待婆婆,婆婆會逐漸感動回饋更多,也許過程會曲折。

開心善待每一位家人,所謂“無欲則剛”,婆婆愛兒子,自然少不了給予我們的,婆婆給予多少,幫助我們多少,都需要感恩,盡自己的禮節和能力去尊敬婆婆。

在婆婆面前給足老公的面子,或者裝裝傻,讓婆婆放心,有個“中國好媳婦”照顧她兒子。事實上,誰照顧誰,還不一定呢?

曾經作為企業家的婆婆,的確為我們付出很多,不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甚至我的婆婆開車培訓我考駕照,把我視為“中國娃娃”、“中國女兒”,幫助我照顧兒子,不遠開車兩個半小時,來觀看我的舞蹈演出,教我學習化妝,支持我們參加亞裔文化節、國際文化節,這些點滴我都記在心裏,感謝婆婆!感謝“老虎”!

兒子有一次突發奇想說:“媽媽以後我長大娶老婆,一定要娶一個像你一樣對待奶奶的好女人,待你很好的老婆……”孩子說話未必靠譜,但是孩子一定感受到這種“和諧的幸福”!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