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史海鈎沉故國回首

3千法國女人為何一戰爆發後爭嫁中國勞工

張均威

2016年12月19日

AA

張均威

2016年12月19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12月19日

張均威

2016年12月19日

張均威

一戰時,約有14萬名中國勞工來到法國。

1918年7月,23歲的湖南人蔣廷黻,在法國巴黎市的基督教青年會華工服務中心擔任幹事。一位年輕的法國姑娘,匆匆跑進華工服務中心,向他詳細介紹了一位楊姓中國男子,在她看來,他具有諸多優點,因而急切地懇求蔣廷黻按照中國習俗為她作媒,無論如何都要促成兩人的婚姻。

耐人尋味的是,類似的浪漫故事,竟非個別現象。1918年,一戰終於結束,大多數的華工返回中國,但仍有部分定居下來。據保守統計,至少3000名法國女郎,突破當時白種人不與有色人種通婚的劣習,與華工結婚,並使這些中國人得以合法定居。大多數華工聚居在巴黎里昂火車站一帶,組成了最早的華人社區。

一戰爆發後,因為法英俄的壯丁大多奔赴前線作戰,且兵員傷亡巨大,致使後方勞力奇缺。為此,從1916年5月開始,上述三國從中國河北、山東等地招募了至少20萬勞工,其中14萬在法國。他們多從事伐木、開礦山、制軍火、挖戰壕等最艱險、最繁重的工作。

當時對於法國女人來說,中國勞工是很好的結婚對象。

已有的檔案顯示,一戰期間,13到30歲的法國男性,每3個就有1個死於戰火,15到49歲之間的法國男性死亡率達13.3%。據統計,1914年法國徵募了770萬士兵奔赴戰場,其中戰死140萬人,負傷與失蹤達350萬人,使得法國青壯年損失慘重。

相比之下,婦女數量逐漸增加。針對人口銳減、適齡壯丁奇缺的境況,法國各界精英深感憂慮,紛紛提出各種解決補救方案。有的提出成立傷兵結婚協會,使傷兵結婚生子,有的主張鼓勵早婚,有的提出戰爭結婚倡議。

在此背景下,華工與法女的通婚遂有了很大的可能性。華工畢竟是健康正常的男人,至少比殘疾的傷兵強。華工在法國工作成績表現頗為優秀,加上長官約束甚為嚴格,舉止合法度,因此深得法國女郎好感與歡迎。

當時的法國農村幾乎看不到青年的男人,村中基本上都是婦幼老弱,家庭婦女承擔了所有的工作,但是很多體力活是女人無法承擔的。由於勞工的數量有限,給每村只派去一名中國勞工,然後輪流到沒有男人的家庭作短苦力,修葺房屋,耕作農田等等。

法國華工子女的婚禮。

中法婚後組合家庭情況各異,以法國中部小城歡南市某廠為例,該廠1000多華工,娶法國女郎的只有3人。對於中法聯姻,法國內務部曾特地登出一份布告,昭告全國女性,說中國僑法勞工工資不高,賺錢不多,中法習俗迥異,奉勸法國女人不要和中國勞工結婚。

有些中國官員也反對中國勞工和法國女郎聯姻,他們除了認為容易出現重婚民事案件外,還容易產生其他管理問題。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