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传统中国天朝盛事

新三才精華回顧:鼎盛的唐朝文化(一)

姜啟明

2017年2月19日

AA

姜啟明

2017年2月19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7年2月19日

姜啟明

2017年2月19日

姜啟明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皆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新三才首發】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因皇室姓李,故又稱李唐。唐朝是公認的中國史上最興盛的時代之一,往往與漢朝並稱「漢唐」。唐王李淵於618年逼隋恭帝禪位,推翻隋朝,改國號為唐(尊稱大唐),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京城(後稱西京、中京、上都),作為首都,後又設洛陽為東都(後稱東京),太原為北都(後稱北京),作為陪都,與長安合稱「三都」,之後又陸續建立了一些陪都如成都、鳳翔、江陵等,但很快取消。其鼎盛時期的西元7世紀時,中亞的綠洲地帶也受唐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神都(洛陽),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復辟稱帝,才恢復「唐」這一國號,把首都遷回長安。

唐朝的國力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到巔峰,但在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轉捩點,其後,國力迅速衰落,唐末民變後帝國中央政府實際權力被梁王朱全忠控制,首都遷往洛陽,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禪位,唐朝遂亡,被朱全忠所建立的新王朝——後梁所取代,開始了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2位皇帝(包括武則天)。唐帝國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屬國如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等國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皆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真有點富得流油的架勢。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他認為,外國的風俗人情與中國不同,「不必猜忌」,如與他們保持良好關係,則「四夷可使如一家」。因為唐朝的強大,不僅統治者以博大的胸懷看待外國,唐朝的百姓也充滿著民族自信心,唐朝的長安等城市裏住著大量的外國人。他們享受著李唐王朝開放與平等民族政策帶來的自由生活,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婚姻習慣和葬禮葬儀等,外國人在唐朝絲毫不受歧視。

「終唐之世近三百年間,在長安留住的外國人似乎始終相當多。留寓長安的外國人因追求不同的目的而異其居處。」「寓居長安的外國人不少有自己的房舍,子孫世居,幾可看作當地人。」(武伯倫《古城集》)據向達先生統計:貞觀初(631年),突厥「降人入長安者乃近萬家。……其數誠可驚人。」787年唐朝政府檢括長安胡客田宅,共有四千家在長安置有田產,「由此推測,在長安的胡人應在五萬人以上,甚至可能超過十萬。」(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大詩人王維對唐朝這一宏闊氣象,曾有詩句言:「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如此多的外國人在唐朝,這些外國人具體又是哪些國家的呢?他們是通過什麼途徑進入唐朝的?

唐代載籍中對漢族以外的人們多稱作「胡」,如胡人、胡雛、胡兒、胡兵、胡賈、胡僧、胡客等,主要是些來自北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回鶻人、吐火羅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和天竺人。另外,亞洲的每個國家幾乎都有人曾經進入過唐朝這片神奇的土地。但在前來唐朝的外國人中,最主要的還是使臣、僧侶和商人這三類人。他們來中國的目的不一而足,有出於獵奇的,有心懷野心的,有為了經商謀利的,他們分別代表了當時亞洲各國在政治、宗教、商業方面對唐朝的濃厚興趣。這些外國人具體又是通過什麼途徑進入唐朝的呢?

唐朝的外來人中,大多是通過官方途徑進入唐朝的。這主要包括使臣、質子、貢人等。他們有的是王室成員甚至是國王本人,有些是身居高位的外交使臣,還有的是打著使節旗號的商人,更多的是作為物品貢獻給唐朝的各色伎藝人或奴婢等等。

使臣和質子大家都理解,所謂「貢人」,則是將人作為「方物」,即地方土產的一種獻給唐朝廷,供皇室或貴族官僚玩賞。他們一般有所特長,比如精通歌舞等。

使臣、質子和貢人的身分懸殊,在唐朝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比如唐朝將有貢使關係的國家分為五個等級,不同等級國家的使節有不同的待遇。使節初至,先由典客署「辨其等位」,確定不同的接待禮節。對使節的食物供應有不同的名目,「常食料」之外,還有「設食料」和「設會料」,都按使節所在國不同等第配給。陸路使節有「度磧程糧」,海路使節有「入海程糧」,程糧的供應主要依據路途遠近,根據旅途所需時間的長短來供給,武周證聖元年(695年)頒發的詔書稱:「蕃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國使,宜給六個月糧,屍利佛誓、真臘、訶陵等國使,給五個月糧,林邑國使給三個月糧。」而且,據唐代政書記載,從唐初到玄宗開元年間,曾向唐朝朝貢,即與唐朝有過外交使節來往的「四蕃之國」近四百,其中「自相誅絕及有罪見滅者」三百餘國,開元年間尚存者還有七十國。

宗教在社會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唐朝時可謂最高。唐朝時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淨土宗和禪宗。天臺宗奉《法華經》,故又稱為法華宗。華嚴宗奉《華嚴經》,參與政治較多。淨土宗則易於入門。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創立者是神秀,他主張漸悟說。南宗創立者是慧能,他主張頓悟說。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法,使得除禪宗南宗等少數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別從此一蹶不振。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除了佛道二教外,當時還有伊斯蘭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等外來宗教。但影響力較小。

唐代社會,雖然世族的勢力被削減,但仍然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唐律》中也明訂,人分為「良」「賤」兩大類,賤民只能與賤民結婚;地主殺害部曲最多求刑一年,而部曲殺害地主必處斬。雖然科舉制度實行,但由於世族的生活條件較為優渥,其子弟的文化修養也就跟著較高,不論是否參加科舉,進入仕途都不是非常困難;唐代宰相出身世族者也就不在少數。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網站

【新三才精華回顧,為您精選、品味精華、回顧精彩,轉載請註明新三才】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