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世界之窗放眼天下

法國勃艮第和阿爾薩斯遊記

張均威

2017年4月20日

AA

張均威

2017年4月20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7年4月20日

張均威

2017年4月20日

張均威

我2015年12月底在意大利托斯卡納的最後一站,是托斯卡納首府佛羅倫薩。我來過這裏好幾次,在此就不做贅述了。在佛羅倫薩機場還車以後,直接飛往瑞士日內瓦。從日內瓦機場有直達巴士,隻需要1個半小時就到法國的安納西小鎮Annecy,這裏原本在中國遊客當中鮮為人知,但是最近一兩年,在微信上流傳的那些“世界最美小鎮”的公眾號文章裏,安納西經常都榜上有名。Annecy安納西號稱擁有法國最清澈的湖水與河水,小鎮很寧靜。

安納西到裏昂隻需一個來小時火車。我這一年旅行的主題都是些小地方,有些地方根本很少有人知道。但裏昂卻是法國第三大城市,絕對不小。我來法國很多次之後才第一次來裏昂,因為這裏的古跡不多,從遊覽的觀點上說,無甚可觀。但是裏昂的整體氣氛特別好,感覺上比巴黎和馬賽都要舒適多了,是法國大城市裏首屈一指的宜居之地。裏昂還是法國的美食之都。我估計裏昂最重要的景點,是這座盧米埃爾兄弟的別墅,在這裏誕生了電影。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而電影的發明者姓“盧米埃爾”Lumiere的意思,就是“光明”,多偉大的巧合!這兩兄弟是富商,除了電影以外,也做照片,尤其是探索彩色照片的製作。他們家是一座很大的獨棟別墅,別墅背後就是他們擁有的工廠。1895年,兩兄弟用自己發明的電影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當然是黑白默片,長度隻有46秒,當然是紀錄片(廢話,46秒的電影怎麽可能有故事情節?),拍的是一群女工走出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今天,盧米埃爾的舊宅開辟為博物館,裏麵陳列了很多他們當初發明和使用的老電影攝像機和放映機。比如這座,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攝像機。

今天盧米埃爾工廠肯定已經沒有了,但是工廠裏麵是博物館的一部分,而大門還保留原樣,在正對工廠大門的街道對過還標出了當年拍攝電影的攝像機位。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攝像機的位置,照片則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場景。

裏昂山頂的聖母教堂其實年代並不久遠,和巴黎聖心教堂一樣,是1870年普法戰爭以後的建築,因為有現代工程機械,所以可以做得非常華麗繁複。不過這些現代的教堂和古代教堂真的沒有可比性。從聖母教堂背後的大平台上還可以俯瞰整個裏昂城。這是夜裏從裏昂市中心仰望山上的夜景。

其實裏昂好玩的地方倒不在山上的教堂,而在山下Saone河兩邊,老街新城逛街。裏昂老街上的店鋪各有特色,賣的東西有自己的主題,幾乎沒有重複,更沒有千篇一律,很吸引人。這是街上的木偶戲玩偶。這種法國玩偶劇是有傳統的,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我們的皮影戲。大家記不記得電影《虎口脫險》?裏麵女主角就是這種玩偶劇的演員,劇團還掩護了英國飛行員

這是裏昂老街盡頭的一棟建築,法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

北京老城的胡同成了京城文化的一大特色,裏昂的“胡同”也是這座城市的特色。裏昂的胡同除了和北京的一樣幽深曲折,是最典型的市井生活場所以外,它和北京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有蓋的,在胡同口還有大門,當然門不上鎖。所以與其說是胡同,更像是樓裏的走廊。有頂蓋有大門的胡同雖然不怕刮風下雨,但采光卻成問題,胡同裏都有燈光照明,平時為省電不開燈,人走進胡同才會隨手打開照明電燈。

在河另一邊的新城繁華的街道上,每條主要商業街都有不同風格的彩燈照明。裏昂是世界照明燈的中心之一,每年會開世界燈具照明博覽會。我去的時候正是新年前後,裏昂街上的照明工藝燈自然不同凡響。這是市中心一條大街上的中國燈籠組,整條街都以中國燈籠作主題。難得,也謝天謝地,他們沒有采用中國的大紅燈籠。國內一說中國傳統,千篇一律就到處掛大紅燈籠,用多了就俗了,況且大紅燈籠也隻是中國北方的民宿。法國人用的中國燈籠采取典雅的寫意國畫花鳥圖案,雖說中國古時候沒有這樣的燈籠作為實用出現,但確實比我們自己的大紅燈籠高明多了。

裏昂是法國的美食之都,城外10公裏有名廚Paul Bocuse的米其林三星餐館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裏昂城裏有他的“東南西北”四家餐館,l'Est, Le Sud, l'Ouest,le Nord,每家餐館都專門做世界上這個地區的特色美食,比如說“東方”做東方菜,也都有米其林一顆星,我就近去了Paul Bocuse的Le Sud,“南方”餐館,這裏的主題是西班牙,摩洛哥,北非等地的菜肴,三道菜加上酒,一個人70來歐元,比米其林三星餐廳便宜多了。第二天在裏昂市內去吃的餐廳是另一位名廚Jean Paul Lacombe的Leo de Lyon,也有米其林2顆星,象這樣的高檔餐館,我一般不點菜,吃set menu。除了set menu比自己點便宜之外,這裏的菜是主廚經過研究給你搭配好的,在這種高檔的餐館,說實話我不相信自己懂得足夠多,能點出合適的食物搭配來,所以相信主廚的推薦就好。菜和酒的搭配就更加玄妙,我隻懂得一般的“紅酒配紅肉,甜酒配甜點,當地的酒配當地特色美食”之類非常一般的原則,真正說到高檔美食,具體應該搭配哪種酒,我既不懂食物,更不懂各種酒之間的細微區別,所以,在真正上星級的米其林餐廳,還是請侍者推薦的酒。價格方麵,既然偶爾來趟米其林星級餐廳,就不需要在乎了。這就是旅行的精彩之處:我可以吃一頓飯10美元以下的小館子,也可以一頓飯幾百歐元的米其林三星,但很可能10美元的蒼蠅館子和米其林三星同樣都會好吃到讓我終生難忘。

說到葡萄酒,裏昂以北是勃艮第地區,在很多小說中也譯成布爾戈尼地區。而靠近裏昂的勃艮第最南部有個Beaujolais產區,地理上雖然屬於勃艮第,但是土壤和氣候不同,Beaujolais酒沒有經典勃艮第紅酒的丹寧豐富,層次也單調一些,但是果味濃鬱,比較爽口,大致上可以認為是裏昂以北特產的葡萄酒。我遊覽過裏昂之後從裏昂機場租車,一路北上自駕縱貫勃艮第。勃艮第的首府是第戎Dijon,除此以外在整個地區沒有特別著名的中心城市。所以從勃艮第北上阿爾薩斯的這幾天,真正可以說是尋幽探秘,在勃艮第廣闊的鄉間串起一顆一顆景點的珍珠。

勃艮第最好的基地城市是Beaune(法語發音是邦,中文標準音譯是博訥),我在這裏住了4天,以此為中心在勃艮第的鄉間遊蕩。裏昂和Beaune之間有個小村叫做Cluny,我原本也不知道這裏,但是讀法國指南的時候讀出聲,“克呂尼”,突然想起“克呂尼派修道院”,原來這裏就是歐洲中世紀最有權力的基督教修會之一,克呂尼派的總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沒有多久,意大利人聖本尼迪克特(本篤)在羅馬附近的卡西諾山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修會修道院,這就是本篤會。我前麵剛去過阿西西,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科(聖方濟各)建立的方濟各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修會之一,他的時代在1200年前後。其他的修會還有很多,比如宗教改革時代,反對宗教改革的耶穌會(利瑪竇、湯若望,郎世寧這些人都是耶穌會士)。在本篤會之後,方濟各會之前,歐洲中世紀早期最有權勢的修會就是克呂尼派,910年12名修道士組建了克呂尼會,算是本篤會的一個支派,總部教堂就在這個勃艮第的小村莊。別看村莊小,這個教堂極大,權勢更大,克呂尼修道院的總院長隻服從羅馬教廷的命令,不聽命於各地的世俗國王諸侯,而歐洲各地的克呂尼派修道院,也隻向這裏的總院長負責,不受當地王公管轄。克呂尼派權力的頂峰大約在12世紀,此後逐漸衰落。到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這裏的教堂被完全破壞掉了。這就是克呂尼修道院的遺跡今天的樣子

勃艮第鄉村小景。這是一處不知名的村莊村口的景象,我開車路過,連當地的地名都不知道,覺得非常漂亮,就停下來從車窗拍了一張。這次旅行真的是去了法國很多完全不知名的犄角旮旯。越是偏遠,沒有遊客的地方,越是漂亮

這是勃艮第田間另一座山坡上正在吃草的兩頭牛

Beaune博訥城往西北方向,通向盧瓦爾河穀的大路兩邊,有更多的景點。這是豐特內修道院Abbey of Fontenay,法國最老的西多會修道院之一(Cistercian,又一個中世紀的修會),建立於1118年,比本篤會和克呂尼派晚,比方濟各會早,西多會專門喜歡把修道院選在與世隔絕的沼澤地帶,修道士們生產自救,自給自足。

這是附近的Vezelay小村,村裏有一座山上的大教堂,叫做Basilica of St. Madeleine,教堂完全是中世紀早期羅曼式的,裏麵據說收藏了聖經裏受到耶穌基督感召改邪歸正的前妓女,馬麗抹大拉的遺骸,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朝聖地。歐洲中世紀第二次十字軍就在這裏誓師出發。在小說《達芬奇密碼》裏,瑪麗抹大拉實際上是耶穌基督的妻子,並且按照基督遺命,是基督教會的領袖,隻不過後來被聖彼得等人奪取了領導權,才在聖經新約和後世的傳說中被編派成妓女。這個說法,實際是有出土的古代版的聖經福音書佐證的,《瑪麗福音》這本書雖然真真正正是古書,但是並不被基督教會認可為“信經”,叫做“偽經”,從宗教角度來說是異端邪說,但我不是基督徒,從曆史考古的世俗角度來說,我認為這些所謂“偽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史料,它們提供了沒有經過粉飾,不被教廷官方認可的曆史的本來麵目。 所謂的“偽經”裏麵,不但有《瑪麗福音》,甚至還有《猶大福音》呢。拿這些書和所謂“信經”互相對照,才不至於被基督教正統思想所蒙蔽。----當然,瑪麗抹大拉可能真的是耶穌的妻子,但《達芬奇密碼》裏麵說她給基督生了孩子,並且其血脈一直流傳到今天,那就純屬是小說家的演繹,沒有史料作為根據了。

這就是瑪麗抹大拉教堂外景

你注意這些拱門和窗戶的拱頂,都是半圓形的,這就是羅曼式建築和比較晚的哥特式建築的主要區別之一。另一個區別,是羅曼式建築喜歡用壁柱做室內裝飾,而哥特式沒有壁柱。看這張教堂內景照片就更清楚了:所有的拱頂全是半圓形(哥特式是尖拱),無數的壁柱。

在勃艮第鄉間我最想去的景點是這裏,阿萊西亞古戰場。Alise-Ste-Reine。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在這裏打過一場非凡的戰役,在他的《凱撒戰記》裏麵有詳細描述。當時高盧各民族大起義,公元前52年,起義首領維欽格托列克斯帶8萬高盧起義軍,被凱撒率領的6萬羅馬軍團士兵圍困在麵前這座阿萊西亞山上

高盧各部25萬援軍趕到,對山下凱撒的6萬羅馬軍形成反包圍(《凱撒戰記裏麵說高盧援軍是25萬,後世把這個數字擠去了水分,曆史學家估計大約是9萬人。那也夠凱撒喝一壺的:包圍圈內山上是8萬,外圍9萬,凱撒自己的羅馬軍才6萬,而且腹背受敵)。凱撒命令手下築起內外兩道壁壘,一步不退,死死頂住山上的突圍和高盧援軍的圍攻。最後一舉擊潰內外兩個高盧軍團,維欽格托列克斯投降。這一仗是古代的名戰,凱撒一戰打斷了高盧的脊梁。凱撒在高盧征戰8年,這8年是凱撒從一個普通的羅馬政客,上升為戰無不勝富可敵國的羅馬世界巨頭之關鍵時期,同時,高盧戰爭在西歐史上,也是整個西歐完成羅馬化的關鍵所在。普魯塔克的名人傳聲稱,凱撒在高盧的10年間,“攻下800座城池,征服200個國家,統治3億人口,殺1百萬人,將另外1百萬人賣為奴隸。”

今天的法國,高度評價自己民族的起義領袖維欽格托列克斯,但是法國人也不能把凱撒看成是外來侵略者,因為從此以後高盧的凱爾特人接受了羅馬的拉丁文明,決定了日後的法蘭克王國和法國,是拉丁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甚至有曆史學家把凱撒稱為高盧之父。所以,阿萊西亞這一戰,在高盧-法蘭西的曆史上至關重要,法國人在山上築有起義領袖的銅像,山下還仿造了當年的羅馬大營,把古代戰爭的規模和技術重現得活靈活現。這就是羅馬大營,對內對外兩道防線

Beaune博訥城本身也非常好玩。城裏最主要的景點是這座中世紀的醫院,叫做Hotel Dieu,法語中的hotel不是旅館的意思,是大廈的意思。這座醫院建於百年戰爭之後,文藝複興之前的中世紀晚期,由當地諸侯建立,修女們管理,窮人看病住院完全免費。這種華麗的琉璃瓦大花屋頂叫做“勃艮第式”。

不知道你是不是覺得Beaune修道院醫院的這個庭院有點眼熟?電影《虎口脫險》裏麵,英軍飛行員就躲在這裏,修女們掩護飛行員,就是在這裏取景的。

這是醫院的病房,病床並不多,二十來張,古代的人口本來就比現在少,住在城裏的人就更少。你能想象古時候城市裏的貧民能在這樣的病房享受免費醫療嗎?

入夜的Beaune更美,在醫院外牆和本地大教堂的外牆上,都用彩燈投影出不斷變幻的各種圖案,有花卉,有名畫,還有中世紀醫院的風景照片。

博訥大教堂牆上夜裏的彩燈

古代勃艮第公爵的首府其實就在博訥Beaune,到近現代才遷到北邊的第戎Dijon,今天,第戎是整個地區最大的城市,而且城裏所有的博物館都免費。這一點特別好。

這是第戎城凱旋門的夜景

離開勃艮第繼續北上,到達阿爾薩斯Alsace,這裏原來不是法國領土,是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路易十四時代被法國吞並,所以後來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德國拿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小時候初中課文有都德的《最後一課》,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懷,其實懂得歐洲近代曆史以後我才明白,阿爾薩斯和洛林本來自古就是德意誌領土,有法國什麽事啊?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再次回到法國。我去過阿爾薩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所以這次的目的地是阿爾薩斯第二大城市科爾馬Colma,還有科爾馬郊外的一些產酒的小村莊。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這些地方,越是小地方,沒有遊客的地方,越是漂亮。科爾馬郊外的Equisheim小村,曾在2012年被評為年度法國最美村莊(法國從1982年開始每年評選最美鄉村,標準是居民必須在2千人以下,現在有150多個村莊擁有法國最美鄉村的頭銜,去年我去的多爾多涅河穀最多,有10個小村)。

這個Eguisheim村裏古色古香的夾角石頭屋,是不是非常象德國浪漫之路上的羅騰堡Rotenburg?這是有原因的,阿爾薩斯一直保留著德語地名和很多德國傳統,比如這些小村叫做某某海姆Heim,這就是德語而非法語。當地的傳統食品是豬肉香腸,酸菜,完全是德國傳統。而建築,大家看到了,全是德國傳統的半木梁結構,古色古香,和法國傳統的石頭建築迥然相異。

附近的另一個村莊Turckheim的村口大門。這裏有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盟軍解放阿爾薩斯的科爾馬包圍戰博物館,但是10月中旬到4月份閉館,我沒有看到。

附近還有兩個村莊也榮獲過“法國最美鄉村”頭銜:Riquewihr和Hunawihr。但是我當晚住在科爾馬城外的Kaysersberg村裏,這又是一個德語地名,Berg是山,Kayser就是凱撒,皇帝。翻譯過來就是“皇帝山”。我個人覺得Kaysersberg比拿到法國最美鄉村的Equisheim還美。這是我住的村子正中心的旅館 Hotel Constantin,村中這麽狹窄的街道,居然還能為住客提供免費停車場,這家旅館的房子本身就是建於16世紀的半木梁建築,按照那時候的標準是豪宅了,每晚50多歐元,非常值得推薦。那裏的室內裝飾也是古色古香的,這是我房間外取暖的大陶瓷壁爐

Kaysersberg村子裏有一條河

村子背後倚靠著一座山,山不太高,10來分鍾就能走上去,山上有一座城堡廢墟。這是從村裏看山頂城堡

登上城堡,遠眺阿爾薩斯鄉間景色

下山路上,小道邊有把長椅,長椅背後當地人豎起一個畫框,通過畫框看遠處的景色,真的美,好像在風景畫中

科爾馬小城,還有附近那些鮮為人知的法國最美村莊,我都是根據Rick Steves的法國指南,阿爾薩斯那一章裏麵Rout du Vin葡萄酒之路的介紹,自己開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轉下來的。科爾馬城本身也不大,雖說是阿爾薩斯地區第二大城市,但人口還不到7萬,城市中心河道縱橫,德國式傳統的半木梁房子也保存得非常好。

城裏的市場就在運河邊上

科爾馬的小橋流水,你說有沒有一點讓人想起中國江南的水鄉?

尤其是這樣的夜景,像不像江南古鎮?在河邊的餐館,喝一壺當地的白葡萄酒,吃頓晚餐,挺浪漫的

再推薦一家便宜好吃的小餐館,在上圖市中心廣場旁邊,Merchant路 Rue des Marchands 17號,名叫La Soi,門臉很小,周三不營業,是夫妻小店,隻有5張桌子,做阿爾薩斯當地特色菜,就像我吃的這一頓,叫做Baeckeoffe,用陶罐做的豬肉亂燉,典型的德國風格(或者說中國東北菜風格):土豆、酸菜、豬肉肉排,各種香腸。再來一陶罐當地的白葡萄酒。

科爾馬號稱阿爾薩斯葡萄酒之都,法國阿爾薩斯產區的葡萄酒以白酒為主,這一點又和萊茵河對岸德國一樣。德國萊茵河穀以盛產雷司令葡萄釀的白酒著名,阿爾薩斯也有雷司令Riesling,但是普遍口感比德國萊茵蘭的雷司令更幹(不那麽甜),此外,阿爾薩斯的Muscat,Gewurztraminer這幾樣白葡萄酒都好。我尤其比較喜歡Gewurztraminer酒。阿爾薩斯的白葡萄酒和美國加州一樣,標簽上標的是葡萄的種類,而不是像法國波爾多、勃艮第那樣標的酒莊或者地區。此外阿爾薩斯還有自己的發泡葡萄酒,叫做Cremant d'Alsace,我們知道,所謂香檳酒,其實就是白葡萄酒加氣泡(也有少量是紅酒或者粉紅葡萄酒),應該叫做發泡葡萄酒sparkling wine,但隻有出產自法國香檳地區的發泡葡萄酒,才能被叫做香檳酒。其他地區,不管是阿爾薩斯、意大利、美國還是中國出產的,都隻能叫做sparkling wine。有些其他地方的發泡葡萄酒還有自己的叫法,比如意大利維內托地區叫做Procecco,皮埃蒙特地區Asti出產的叫做Asti酒,德國版的香檳叫做Sekt,西班牙巴塞羅那附近Cava地區出產的,叫做Cava酒。阿爾薩斯這裏,也有自己版本的發泡葡萄酒,叫做Cremant d'Alsace,口味相當不錯,而且價格比香檳便宜多了,值得專門嚐試。

(责任编辑:文恩)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