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西醫,想到各種西醫的手術,但是,中醫一樣有解剖學!
早在《黃帝內經》就有關於人體解剖學方面的介紹了。
比如《素問》中的“上竅”、“下竅”,分別指頭部和陰部的孔竅。
再如《靈樞》中提到胃的介紹:“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還有關於腸的介紹:“小腸後附脊,左環回周迭積,其注於回腸者,外附於臍上。回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回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傅脊,以受回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反,三十二曲也。”這裡的“廣腸”是指:乙狀結腸和直腸的腸段。看來,古人對人體的結構還是有較為清晰的瞭解!
說到解剖,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華佗了。華佗,字元化,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他的醫學知識淵博,臨床經驗豐富,精通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和針灸科,尤其擅長外科,後世奉他為外科始祖。
《三國演義》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而為關羽實施刮骨療毒手術的名醫便是華佗。關羽刮骨療毒未必確有此事,但是華佗確有其人。《三國演義》中介紹了華佗神奇的醫術:“華佗醫術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藥,或用針,或用灸,隨手而愈。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藥不能效者,以麻沸湯飲之,令病者如醉死,卻用尖刀剖開其腹,以湯藥洗其臟腑,病人略無疼痛。洗畢,然後以藥線縫口,用藥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復矣。”
麻醉藥“麻沸散”這裡說的麻沸湯,就是華佗發明的世界上第一種手術。而西方醫學開始在手術中使用麻醉藥是19世紀40年代,而華佗在公園2世紀就已經用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這說明在中醫外科手術中使用麻醉藥的歷史至少比西方早1600年!最後再來簡單看看這幅《內景圖》,又名《內經圖》,為氣功、小周天功法、百日築基之秘要。富有道家養生方法圖示的目的,是我國中醫的特色發明。嚴格講是就是人體內臟的解剖圖,其目的是要給予學習人體解剖、內臟關係的人以圖示。怪不得這麼眼熟呢!
所以說,早在國代,中醫就有解剖學方面的記載了,有些運用甚至比西醫還早!中醫,不愧是我大中華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