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史海鈎沉故國回首

金陵秋夢

張均威

2018年4月13日

AA

張均威

2018年4月13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8年4月13日

張均威

2018年4月13日

張均威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講到這首詩的時候對我們說,南北朝時,南朝的的皇帝都信奉佛教,於是南朝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寺廟,這些寺廟被江南的春雨所籠罩,夢幻的好像不真實

那時的我就在想,這該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些許空靈,些許迷離

在做南京行程的時候,看到雞鳴寺,被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給深深的震驚了,毫不猶豫的把它作為了南京行的重要一站

很久就有一個傳說,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著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能口噴數十丈毒火焰,經常噴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極大。後來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宮中報曉的金雞下凡,以金雞來對付蜈蚣。金雞領命後,到了凡間,果然當場見到了蜈蚣精站在九華山上噴射毒焰傷人,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衝著蜈蚣精一聲啼叫,蜈蚣精也被這震耳欲聾的啼叫聲嚇得匆忙逃脫,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們晃過神來,只見北極閣山頂萬道霞光,霞光中有一隻金雞昂首挺立,氣概非凡。人們猜想到了,正是這隻金雞的啼叫聲趕走了蜈蚣,驅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敗的蜈蚣精調整了狀態後,又衝上山頂,瘋狂地噴吐更濃的毒焰,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一見,飛奔過來,一口咬住蜈蚣精,經過一番搏鬥,蜈蚣精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華山下的大眾免除了災難。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為民眾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那座寺廟稱為是“雞鳴寺”

傳說固然美好,可傳說終究只是傳說,關於雞鳴寺名稱的起源還有一說,就是認為是因寺前有雞鳴埭而得名

清人餘賓碩的《金陵攬古》中,有一條關於“雞鳴寺”的記述,曰:“寺前有雞鳴埭。齊武帝早遊鐘山,射雉至此,始聞雞鳴也。”非常簡單的記述,沒有曲折和趣味的故事

清初詩壇領袖、刑部尚書王士禎《登雞鳴寺》的詩更有影響:“雞鳴山上雞鳴寺,紺宇凌霄鳥路長。古埭尚傳齊武帝,風流空憶竟陵王。 ”其實,餘賓碩的記述和王士禎的詩都誤引了齊武帝習武雞鳴埭的典故,造成了雞鳴山、雞鳴寺名稱與雞鳴埭密切關係,讓人們以為“雞鳴寺”之名是由雞鳴埭而來的,造成了後來的誤解

實際上,雞鳴寺與雞鳴埭相去甚遠,“雞鳴寺”的取名與雞鳴埭無關,史學家蔣贊初先生說“雞鳴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在邁皋橋附近”,顯然,並非雞鳴寺前有雞鳴埭

真正的原因是,雞鳴寺因雞鳴山而得名,原來,該山為北極閣山,又名“雞籠山”,此山早先是以學館而聞名的,如《寰宇記》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館於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於雞籠山。”“(齊)竟陵王子良嘗移居雞籠山下,集四方學士,抄五經百家為《四部要略》千卷。”

梁武帝經常到寺裡講經說法,聽眾逾萬,並曾先後四次到同泰寺捨身為僧,脫下皇帝龍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過起僧人生活,人稱為“皇帝菩薩”

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圖因雷擊起火,釀成寺內大火,這座龐大的寺院只有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倖存,其餘皆化為灰燼。

“侯景之亂”後,同泰寺荒蕪多年,直至922年後梁時,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時稱淨居寺,建有涵虛閣,後又改稱圓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寶寺。至明初時,這裡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濟禪師廟

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國子監,就親臨雞籠山去選址,後來在雞籠山東麓選中了館址,很可能是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學士”舊址上,但其山名“雞籠”,顯然不合聖意,就改名為“雞鳴”,取的是“晨興勤苦”之意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來舊寺故址基礎上重新興建寺院,之後,在宣德、成化年間又有擴建,在弘治年間有為時六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規模擴大到佔地一千餘畝,殿堂樓閣、台舍房宇達三十餘座,常住寺僧有百餘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風格別具,背依明城牆,下瞰玄武湖,遠眺紫金山,景色絕佳,環境清幽,遠遠望去,儼然一華麗祗園

據傳皇后馬娘娘及各大臣眷屬也常來雞鳴寺敬香,並為此特開鑿了一條進香河,直至山門、雞鳴寺由此名聲大振,四方威名

同泰寺與台城(宮城)隔路相對,整個寺院依皇家規製而建,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盛極一時,無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之譽。由於皇帝的尊祟,同泰寺儼然如當時南方之佛教中心,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從印度來建康時,就居於此

明永樂年初,朱棣為迎西藏僧哈立麻大寶法王,在山下建施食台,每年遣官諭祭,延請僧人在此超度亡靈,結壇施食,後人稱“施食台”,又名“志公檯”

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為這座古剎題書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