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訊】杜甫游历众古迹,抒怀自己的情怀,为古代的名士、英雄等人物写下五首咏怀诗,其中《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赞叹王昭君的七言律诗,顺便以此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抱负。
引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从一开始便点出昭君出生的村庄,当时诗人所在之处并不能看到昭君的家乡,他以他的想象力造就了这雄壮之景,一个“赴”字突显山与山之间的雄壮。昭君出塞和亲,因此永垂青史,诗人认为这是种悲壮之情,具阳刚之气,便以浩势形容其家乡。
第二句,诗人以“去”和“独留”直接将昭君出塞的人生讲述出来,由生到死,离开皇宫,远离家乡,最后不过只留形单影只的青冢。传说到了冬天,只有昭君坟旁长满青草,其余地皆荒凉。
第三句诗人则交代昭君在汉室内为何不被宠幸,既是倾城美人,最后却远嫁塞外,是因为昭君得罪了当时的画师,于是其画像很丑不被元帝喜爱,故与元帝一直不得见。且昭君欲回中原不得,现如今能回来的也就只有她的亡魂了。诗人借此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
第四句,表达的是昭君的哀怨,这琵琶曲承载的是其哀怨之情和思念故乡的愁绪,当时诗人也身在异乡,当时的境况和昭君是那样相似,因此以昭君之怨寄托自己的惆怅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所作的七首绝句组诗,讲的是在一个春色无限、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独自一人在锦江江边散步,欣赏这春天里花枝招展、彩蝶翩翩、莺鸟歌唱的美丽景色。
这七首诗中,杜甫在描述了自己独游江畔时所欣赏到的美景之余,也表达了诗人本身对于美好安宁生活的热爱。此外,在这首诗中,也包含了诗人在久经战乱后重得安定的愉悦心情。全诗的描述中动静结合,尽管没有声色,字里行间却栩栩如生,甚有风味。
第一首诗是从杜甫独步寻花的起因写起,主要讲的是他恼花;第二首诗写的是当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到江边时,看到了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第三首讲的是某些别人家的花,红白错落,目不暇接;第四首表达的是诗人遥望少城中的花,在脑海中浮现出花开之盛以及大众之乐的景象;而第五首诗写的是黄师塔前面的桃花;第六首主要讲述的是杜甫成都草堂附近的邻里黄四娘家开满花的春光景色;最后一首则是诗人对赏花、爱花以及惜花的总结。
杜甫这组组诗的上四首分别描述了诗人自己因为恼花、怕春、报春以及怜花因而表露出来的忧愁感伤的情绪;而后面三首诗歌则展现出了诗人在赏花时表露出的愉悦之情,饱含了一种对于春色留不住的惋惜与感叹。诗歌全文脉络清晰,层次有序,有如一幅江畔寻花图一般,展现了杜甫对于花的珍惜以及身处美好生活中时对于美好事物能够常留的希冀。
月夜 杜甫
《月夜》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诗,当时诗人受困于长安,正是他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景。杜甫在此诗中依靠想象写出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
首联中,杜甫描写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即妻子在家乡望着明月十分挂念着自己,鲜明地透出了诗人身在他乡长安的思亲之情。颔联讲述的是儿女虽然跟随在母亲身边,却完全不能理解母亲对于亲人的思念,是诗人心系妻子以及儿女的表露。颈联中诗人想象的画面是妻子望着明月深思,心中满怀悲伤。而最后的尾联则是诗人寄希望于未来,期盼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与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再回过头来反衬今日的忧思。
全诗大意表达是,今晚家乡的月亮一定也如同我眼前的这般圆满清润,遥念家中的妻子,唯有独自一人默默欣赏。只可惜家里年幼的孩子,怎么能够理解并分担他们母亲思亲的心酸。这空气中的屡屡湿润雾气,也许将妻子的头发沾湿了,这寒凉的月色,正映衬着妻子洁白的手臂。什么时候才能举家团聚呢,到那时我们一同靠着纱帐欣赏这轮月亮。那时候的月色也一定美丽动人,我们互相依靠在一起,就让月光静静地将彼此脸上的泪痕拭去。
杜甫的这首诗歌构思立意极为独特新颖,章法紧凑,言语通俗却显得真情实意,十分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