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传统中国天朝盛事

皇帝為什麼要“稱孤道寡”?

張均威

2018年4月17日

AA

張均威

2018年4月17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8年4月17日

張均威

2018年4月17日

張均威

【新三才訊】在報刊中,“孤寡老人”一詞並不鮮見,在當今的詞匯中,是指無兒無女沒有生活依靠的老人。在這一點上,與古義也無大區別,只是比現在劃分的細一些罷了。《禮記·王制》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后孟子又將此四類人歸為“鰥寡孤獨”。其實“孤寡”絕不僅僅是指“窮而無告者”,在春秋秦漢以后卻是皇帝、王侯們的自稱。這些人權傾天下卻稱孤道寡,你看怪也不怪?

我國自古就有個怪現象,那就是謙虛,表現在語言上則是謙詞較多。尤其說到自己的時候,稱自己是鄙人、敝人,自己的家是陋室,自己寫的什麼是拙作等等。倘若匯總一下,那足可以來本《謙詞詞典》。我們常說的“稱孤道寡”是指皇帝,“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稱,這恰如現在有的領導干部常說“本人才疏學淺”一樣,是道地的謙遜。

那麼謙遜在古時以“孤寡”為口頭語,今人似乎頗難理解。王侯稱寡人在春秋戰國時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稱“寡人”。那時各國相爭,人口眾多即是強盛之兆,有德而人心歸向,“寡人”是自謙為寡德之人。這就像現在委某人以官銜,其必自謙“本人能力有限”,若口吐狂言說“管這點事閉著眼就干了”,非讓你還沒等睜開眼就丟了烏紗。到了漢代,“寡人”漸漸成為皇帝的專用語了。有人曾注意過,韓信為齊王時,對蒯通說:“先生相寡人何?”此外如淮南王黥布、吳王濞這些“叛臣”均自稱過寡人,而韓信當時僅僅是領兵的將軍,這樣的自稱也有犯上之嫌。

至漢末,袁紹、劉表、曹操、孫權及劉備等人都稱孤,但至晉唐以后,皇帝大臣們再也不稱孤道寡了,皇上皆以“朕”為專用自稱。如《金遼文》載元太祖、太宗等文章皆稱朕,至清代更是如此,如康熙在《全唐詩·序》中“朕茲發內府所有全唐詩……”在清代的御批中,基本找不到“孤家寡人”之類自稱了。

達官顯貴從自稱孤寡而謙,至后世漸漸棄而不用,從中能看出什麼樣的演化?在這一點上,老子早有高論。《老子·三十九》道:“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這就是說,顯貴們以百姓為根本,高官以下民為基礎,所以自謙為孤寡,是爭取臣民的擁護輔助。老子指出,這一切要真誠,不要停留在口頭上,否則只是一個形式。

的確,任何事不僅僅是看語言是謙恭還是倨傲,重要的是行動,但從皇帝由有謙到無謙的自謂中,可見封建強權愈來愈專制和專橫。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