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传统中国民风民俗

北宋人過大年(一):十二月

姜啟明

2019年2月6日

AA

姜啟明

2019年2月6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9年2月6日

姜啟明

2019年2月6日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朝代,它是繼唐朝之後,中國文化、科技發展的又一輝煌時期,其繪畫、文學都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北宋和南宋的文化和習俗確是一脈相承的,有些內容一直流傳到今天,過大年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一進入12 月,就開始有了過年的氣氛。12 月初八,街巷上出現了三五成群的僧尼,手持佛像,排著隊念著佛號,挨家挨戶宣揚佛法。同時,各寺院召開浴佛會,並做「臘八粥」分與眾僧。根據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吃臘八粥已經非常盛行。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寺院除煮臘八粥供佛齋僧外,還送與施主和富貴人家。

12 月23 或24日,官府和民家分別舉行祭灶儀式。古時,幾乎家家戶戶的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宋朝人也不例外。據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通常,灶王爺會在臘月23日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所以,對於百姓來說,灶王爺的彙報至關重要。因此,民間還有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

送灶一般是在黃昏入夜之時,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然後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大概是不想讓灶王爺上天說壞話。之後將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讓其升天。唐宋兩朝,祭灶的供品十分豐富。且看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米餅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云, 乞取 利 市歸 來 分。

從詩中可以看出,祭灶的供品有煮熟的豬頭、鮮魚、豆沙、米餅等。而且詩中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是因為灶王爺長的像個白面書生,擔心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在祭灶的這天晚上,宋朝人還要在床底點上燈,意思是照亮黑暗處,驅走虛耗鬼。如果當天正逢下雪,權貴之家就會大開宴席,堆雪獅子,做雪燈,與親朋故舊共同慶賀。

祭灶日過後,人們開始正式迎接新年的到來。從農曆臘月23日起到除夕止,為「掃塵日」,就是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屋,清洗各種用品等,好乾乾淨淨地迎接大年。

這期間,市井商販皆賣門神、鍾馗像、桃符以及除夕之夜用的馬牙菜、膠牙湯等。還有一些窮人,假裝成婦人鬼怪,敲鑼擊鼓,挨家乞討錢財,稱之為「打夜胡」。

為了驅除惡鬼,宋朝的老百姓沿用以往的習俗,在大門上掛上「桃符」,而宋朝宮廷則開始貼春聯。王安石《元日》詩中寫道「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是指刻有神荼、鬱壘神像的兩塊桃木板,秦漢之前就有,它可以驅除惡鬼,鎮壓凶邪。以往的桃符為木板桃符,但在宋朝,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紙印桃符。其後,紙印桃符演變為純文字的春聯和門畫。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