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传统中国民风民俗

快樂過新年 新年意味著什麼?

姜啟明

2019年2月11日

AA

姜啟明

2019年2月1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9年2月11日

姜啟明

2019年2月11日

姜啟明

【新三才首發】傳統上「春節」指的就是節氣中的立春,而「新年」有著中華正統文化豐富多彩的內涵。傳統上,新年不僅僅是正月初一這一天,而是從臘月初八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過新年始于虞舜時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那時,舜接受堯帝禪位,便帶領著臣屬人員祭拜天地,表達敬天敬神之心。

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算是正月初一。古人重視天文、曆法與觀天象,而地上的人事往往對應日月星辰、天象的變化。地球繞太陽一周,曆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曆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新年就正式到來了。

關於過年,有很多傳說,最著名的是年獸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壯如牛的兇猛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稱做「年獸」。它常年在深山裡捕食百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變少了,便跑出山林,闖進村子裡傷害人、牲畜。因此,一到冬天,人們談「年」色變,人人驚恐,村村不安。

後來,人們發現「年獸」雖然兇猛、殘暴,但仍然害怕三種東西:分別是鮮紅的顏色、明亮的火光和巨大的聲響。因此有一年冬天,大家便在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火堆,然後,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鑼打鼓,發出了巨大的聲響。當「年獸」想竄到村子裡危害人畜時,一見到家家戶戶的紅色門板和門前火紅的亮光,加上巨響遍傳,便十分害怕地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敢再出來傷害村民和牲口了。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恭喜」之聲不絕於耳,人們互相道賀,慶倖獲得重生,便稱這天為「新年」。於是,每到除夕,人們照例將門上都掛上紅木板,門口燒起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拱手作揖,祝賀道喜。這樣代代相傳,我們「過年」貼春聯、放鞭炮的的風俗就形成了。

新年的風俗: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中國新年的前一夜,它的原意是「舊歲到此夕而去,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佈新的吉祥之意。當天有重要的三件事,先是祭祀祖先,其次要吃團圓飯,最後是守歲。從這天正午起,開始在佛堂擺齊供品,燃蠟點香,香煙嫋嫋,俗稱起香。香火繚繞,一直到初五。年夜飯上,家家戶戶的都必須有魚,象徵年年有餘。吃團圓飯後,父母會給孩子們壓歲錢,這就是孩子們最愛的時刻了。至於守歲的活動,則是子女表達為父母祈福求壽的孝心。

新年期間還有一些傳統的注意事項,比如:從初一之後,就不倒垃圾,掃地則要由外往內掃,否則會將福氣掃出去;垃圾必須包好等待初五之後才能拿出倒掉。在這之前,為了讓辛勞一整年的婦女稍作休息,所以不可動針、刀等利器;為了讓欠債者安心過年,不能催討債務等。此外,過年期間禁止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也不可吃藥、罵人、打小孩、吵架、打破東西等等。

中國民間ㄧ直流傳著新年的童謠。比如〈正月調〉中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這樣的句子。而初一到十五,都有不同的意義。舉例而言,初一一大早的大事就是祭祀祖先和眾神,或者到寺廟燒香祈福,之後家中的年輕人必須跟長輩「拜年」。初二是出嫁後的女人歸甯的日子。傳說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為了成為老鼠的好事,家家戶戶都會提早睡覺,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初七人日節,是指全人類生辰。根據《占書》記載,指出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十五是元宵節,俗稱「上元節 」,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 [ 三元節 ]。這天,各大寺廟會舉辦花燈展覽、猜燈謎等活動。

古代歌詠過年的詩歌,最為人們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是宋代王安石〈元日〉這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是指正月初一;農曆除夕,古時候有守歲的習慣,晚上子夜一到,大街小巷爆竹聲連響。「爆竹聲中一歲除」便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屠蘇」乃華陀所創,是多種中藥組成的藥材,具有益氣溫陽、袪風散寒、避除疫癘的功效。「瞳瞳日」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普照大地,象徵新年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新桃」指「新桃符」,原本是古代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演變至今,為現代的春聯。早在秦漢以前,民間就有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畫上或刻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神像,用以驅鬼壓邪;五代時期更出現正式的對聯。後來這種習俗便一直延續至今。

(作者:林梅英)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