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網訊】散文這一概念,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盡相同的含義:在我國古代,泛指除韻文、駢文以外的一切文章,包括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在現代,散文是寫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在當代,許多人又將日臻完善的新聞文學(含文藝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等),歷史文學(含大型回憶錄、人物傳記、廠史,村史等),科普文學和雜文從散文中分離出來,從而使散文的概念縮小在一般的寫人、敍事、記游、描景、詠物、抒情的範圍內。古代所謂的散文,含義極廣,稱為廣義的散文,當代所說的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散文,是狹義的散文。我們這裏所說的散文,就是這種狹義的散文,或者說是更狹義的,即將新聞文學、歷史文學、科普文學、雜文等排除在外的一般散文。
那麼,散文的特點是什麼呢?
散文的基本特點是“形散神聚”。所謂“形散”,就是從表面看,結構比較鬆散,未必有完整的情節和緊湊的故事,人物形象也未必豐滿;但不管如何零亂的,優雜的材料必須費串於一條線上,這條線便是主題,或說是中心思想,也就是說形散的材料必須集中地為主題服務,這就是所謂的神聚。據此,散文的一般特點可分如下四點:
一、通材廣泛,可大可小。大至重大事件,小至民間瑣悄屑。一般來說,散文的寫作素材是易於獵取的,它可以走漫無邊際的談天說地,也可走娓娓細膩的情人秘語,報刊要聞、街談巷議、花鳥魚蟲、米麥豆穗,未來的構想,成功的設計,羅列的趣聞,幻想的故事,古今中外,南北東西,海外奇談、名人迭事,一切的一切,任你信手拈來,經你精心構思,表達你深遂的思想,抒發你真摯的情意。但須切記,緊扣主題,切不可方構園,背離文章的宗旨。
二、體裁多樣,靈活機變。作者可根據所掌握的素材和自己的寫作習慣,在散文這個大的體裁概念範疇內,選用最便於表現主題的具體樣式,可以是溶知識與文學於一爐的科學小品。甚至那些是信手拈來的隨筆紮記,錄寫見聞的參觀訪問記寫,也都可歸之於散文一類。除在體裁形式上可以靈活機變外,在結構章法上也不拘一格,便於作者發揮自己在某方面的專長。
三、手法不一,富於變化。在散文的寫作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運用記敍,議論、抒情、說明等表現手法。遊記散文自然應以記敍為主,間以抒情和議論;知識小品則往往以說明為主,間以敍述事理;書信、紮記之類首先是陳述事理,免不了要對人對事作以評述(即議論),有時也要抒發自己的感受(抒情)。總起來說,在散文中,這幾種表現手法的應用雖依據不同的體裁形式而有所側重,但更值得強調的是這幾種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在作品中絕對單一地運用某種手法的情況是極罕見的。
四、文筆雋永、洗煉流暢。散文體裁的多樣性、手法的多變性決定了文筆的豐富性和非單一性。就是說,散文的語言風格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種模式的,它應該根據具體體裁的實際需要而定。但無論怎樣變,都應具備散文的基本特點。深刻雋永、洗煉流暢。
懂得散文的這些特點,對於你的散文欣賞和散文寫作都將起到一定作用。至於散文的分類,主要按其表達方式及表現內容,具體可分歸:
一、記敍散文。其表達方式以記敍為主,其中又可分為寫人、敍事、寫景、狀物等幾種,例如《天山景物記》、既有寫景的部分,也有狀物的內容,因而就很難分得清窨是寫景還是狀物的,準確地說,應將這樣的散文稱寫景狀物散文。寫作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寫人,敍事、寫景、狀物,不一定是截然分開。
二、抒情散文。這類散文以抒發作者主觀感受為主。
三、議論散文,側重於對事理的議論,從而表明作者的觀點與態度。一言以蔽之:論論散文就是具有較濃的文學色彩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