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史海鈎沉風雲人物

三才新語:耶穌會神父──路易十四和清康熙之間的使節

姜啟明

2021年1月9日

AA

姜啟明

2021年1月9日

0
0
0
AA

122 阅读

0
0
0
0
0
0
AA

2021年1月9日

姜啟明

122 阅读
122 阅读

2021年1月9日

姜啟明

122 阅读

【新三才首發】路易十四國王和康熙皇帝利用耶穌會神父來分享他們王國豐富的文化,龐大的財富以及智慧。儘管兩個文明之間隔著整個世界之遙,但在兩個文明及兩個君主之間卻有著深切的敬意和魅力。

來自世界各國(從印度、越南到突尼西亞)的政要們都向太陽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國王致敬,他是十七世紀歐洲的主要君主。他的最高統治,在法國社會各個方面盡職盡責地推動了巴洛克時代及其藝術達到了極致,使他在世界舞台上無處不在。

勞拉.懷特特勒(Laura Hostetler)在遙遠的地方發表的論文《君主之鏡:十八世紀法國的中國文學畫像》中說,「路易十四可能是他自己宮廷中的太陽王,但還有其他星座的存在」。 一個擁有類似光環的人,與王國平行在很遠處統治著中國,他是清朝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1654-1722),清朝第四任皇帝,45歲,於1699年繪製

兩位統治者儘管相隔遙遠,卻對彼此產生了興趣。君主之間的溝通、詢問和景仰使他們跨越了五千英里的距離來互添光彩。兩者之間的主要聯繫方式是耶穌會傳教士。他們在早期西歐的大學中擔任教育工作和導師的人數翻了一倍,並且精通多種語言和學習領域。耶穌會士的牧師通常在靠近統治者的地方獲得了一席之地,而當時其他大多數人只能是夢寐以求。

耶穌會士在兩個王國之間來回傳播著,奇幻的插圖、書籍、知識、信仰、奢華的裝飾品、藥品、絲綢、香料、茶葉和地圖,使人們瞥見了一個截然不同且充滿異國情調的世界,使想像力一飛沖天。

凡爾賽宮,約於1668年,由皮埃爾.帕特爾(Pierre Patel)繪製(凡爾賽博物館)。路易十四國王的宮殿,巴洛克式建築的皇冠明珠。這座宮殿的建造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並結束法國貴族之間的爭端。歡迎平民在其隔離牆內向法院陳述他們的問題。

統治者之間的交流促進了他們之間健康的競爭和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兩者之間進行了華麗的比較。勞拉.霍斯特特勒(Laura Hostetler)引自布維(Bouvet)1699年的《中國皇帝康熙傳》中說道「兩三年前,陛下派往地球那端的耶穌會士,有幸見識到一位以前在法國以外未曾見過的偉大君主。他和陛下一樣,有著高尚的人格,非凡的智慧,更具備與帝王相稱的坦蕩胸懷。他治理人民與自我修身同樣地嚴謹,受到本國人民及鄰國的尊崇。從其宏偉的功績來看,他不僅威名顯赫,而且是位實力雄厚、德高望重的帝王。這位皇帝具有作為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如果說,他治理國家的才能還不如陛下,那麼,恐怕也可以說,他是自古以來,統治天下的帝王當中最為聖明的君主。」

耶穌會傳教士描述了中國境內的許多奇觀和習俗。他們寫了關於中國漁民訓練鸕鶿捕魚。這些玄奇的故事,被認為是為了幫助他們售出有關中國的書籍《中國印象:歐洲視角》,1500年至1700年。

康熙皇帝認真地背誦了儒家經典以及中國文學中其他數百本有關道德禮節和謙卑的著作,以其對自己公民的關懷之情贏得了耶穌會士的心。1670年,康熙發布了《聖諭》,以供其公民奉行。它由16條格言組成,這些格言指導普通公民掌握儒學的基本原則: 1、敦孝弟以重人倫 2、篤宗族以昭雍睦 3、和鄉黨以息爭訟 4、重農桑以足衣食 5、尚節儉以惜財用 6、隆學校以端士習 7、黜異端以崇正學 8、講法律以儆愚頑 9、明禮讓以厚民俗 10、務本業以定民志 11、訓子弟以禁非為 12、息誣告以全善良 13、誡匿逃以免株連 14、完錢糧以省催科 15、聯保甲以弭盜賊 16、解仇忿以重身命

三名耶穌會科學家在中國工作。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紀念圖書館特別收藏。

葡萄牙耶穌會士牧師謝務祿(Alavaro Semedo,後名曾德昭)在他的《大中國志》一書中讚揚了中國社會,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中國人的魅力源於他們的差異。這種差異不會使他們變差。相反的,「各行各業」的讀者可以透過閱讀他們的政治學、經濟學、科學、機械學、財富以及商品等等,來學到很多並且從中收穫不小的利益。我們被告知,中國人的道德與美德也應當受到欽佩:儘管到目前為止,他們是超越了我們,他們甚至可能會被推薦為基督教國家的優秀典範(這也是個恥辱)」。 這裡的邏輯與孔子的《論語》中的邏輯相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耶穌會中國代表團的耶穌會天文學家(博韋,1690–1705),與康熙皇帝一起。清晨,康熙皇帝將與他的傳教士見面,以了解一系列的西方研究領域。

耶穌會傳教士通常是有成就的語言學家、天文學家、製圖師、藝術家或數學家。康熙皇帝聘請傳教士為家教或向他們尋求文藝作品。然而,在耶穌會士看來,首要的是在中國傳播基督教。耶穌會傳教士受到歡迎來公開宣講。康熙對基督教的寬容更是促使中國向西方思想、成就和貿易開放的主要因素之一。康熙皇帝向在北京建立的一座教堂表示了讚賞和祝福,並寫了一首詩來紀念其開幕:

康熙皇帝的詩:

《十架頌》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埃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16世紀的耶穌會士中國地圖。在法國的巴洛克時期,人們對神秘以及經驗世界十分著迷。耶穌會神父與中國人交換了地圖。耶穌會的牧師有時會將複製地圖中的部分區域留為空白或刻意不准確,故意用的龍和神話中生物插圖來增強「神秘感」,來激發人們想知道的想像力。或是過幾年後再出售其更新的,更完整的地圖版本...

交換了西方和東方醫學,以及藥物、草藥和其他療法。蒂莫西.比林斯(Timothy Billings)在《中國印象:歐洲觀點》中說:「如今,中國的醫療方法,例如針灸、指壓按摩和替代療法和順勢療法的艾灸今天仍在使用,並在十六世紀就被引入歐洲」。比林斯指出,由於耶穌會傳教士的緣故,西方許多常見的植物都來自中國。大黃,一種現在流行的甜點中使用的蔬菜,曾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癌症的藥物被從中國帶到西方,並且在排出體內毒素方面表現出色。

這些知識的交流幫助兩個文明蓬勃發展。路易十四國王和康熙皇帝都在彼此之間的關係上大量投資,這使他們成為了各自領域的貿易和文化進步的中心。統治者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統治時間最長的兩個君主,部分歸功於耶穌會神父和他們的寶貴服務。

(作者:Tim Gebhart)

(編譯:心宇)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