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世界之窗西哲信仰

古希腊哲学家的精神花园(图)

林方

2020年11月9日

AA

林方

2020年11月9日

0
0
0
AA

101 阅读

0
0
0
0
0
0
AA

2020年11月9日

林方

101 阅读
101 阅读

2020年11月9日

林方

101 阅读

古希腊,看到或听到便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名字。

古希腊创造的灿烂文明,在我看来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在世界还在古老时代的黑暗中沉睡的时候,在爱琴海上文明的曙光却已经升起。古希腊文明是当今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当我们追溯西方文明的源头的时候,我们都回到古希腊。

你只要看看这一串震古烁今的名字就能明白古希腊文明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泰勒斯,西方文明的奠基者苏格拉底,他的学生、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万学之父”亚里士多德,雄才大略、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些照亮史册的名字印证了古希腊文明在西方文明史上的地位。

如果我们对古希腊文明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核。在古希腊文明所取得的诸多辉煌成就中,我想仔细谈一谈我对希腊哲学的一点感受。

哲学,也许是人么听到就头疼,选择避而远之的名字。但是,哲学果真是这般乏味么?哲学难道就只是一堆深奥难懂、故弄玄虚的概念堆砌而成的学问吗?哲学家果真就是一群思想古怪、想入非非、不切实际的家伙吗?不是的。这实在是安在哲学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实在是哲学受到的最大的误解。这种对哲学的误解是在不知道让多少人对哲学这一曼妙无比的学问敬而远之,失去了领略其中妙境的机会。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哲学的魅力在哪里呢?古希腊哲学又是如何不同凡响,古希腊的哲人又是如何思考人生的呢?

众所周知,哲学在英语里是“Philosophy”。由于古希腊是哲学的故乡,所以这个词也是源于古希腊词汇的。“Philosophy”这个词其实是由两个词根构成的,“Philo”和“Sophy”。前者是爱的意思,后者在古希腊语境中,是智慧的意思。所以,哲学便是产生于对智慧的热爱,源于对智慧女神的永恒渴求。试问这样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怎么可能是枯燥乏味、无益于人呢?

古希腊人士一个对智慧充满了虔诚和敬爱的民族。古希腊人对于智慧的热爱,正如周国平先生提到的那样:“希腊人尊敬智慧,正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一样;希腊的英雄不是圣者、艺术家、商人,而是哲学家。”那是一个至今让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爱智慧胜过了爱王国、权力和金钱。

智慧的荣耀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今天,在严肃的精神生活越来越陌生的今天,我们更加怀念那个视智慧为至高无上之物的时代。我们也许再也不会拥有那样的时代了,人们会如此珍视智慧,会有那么多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哲学家。那时哲学无比辉煌的时代,是再也难得一遇的哲学家的黄金时代。

在那个时代,哲学家如诗一般美丽,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如同一篇灿烂的饿诗篇。读来振奋人心,如沐春风。

在古希腊,哲学家从来都不是躲在书房里皓首穷经,而是在户外、在人群里在大自然中思考宇宙和人生。苏格拉底有生之年大半时间在集市上与人辩论,自称是“精神助产士”;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森林里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学园,在这里上课就是与人对话;赫拉克利特住在一个城郊的狩猎女神庙边,过着隐士般的生活;犬儒派的创始人欧根尼做得更绝,他住在一个木桶里,当伟大的亚历山大为他有什么可以为这位举止古怪的哲学家效劳的时候,他骄傲的回答:“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则是在门廊上讨论宇宙和人生,他们深信宇宙自有公理存在;伊壁鸠鲁创立了花园学派,他就住在花园里,在入口处挂了一个告示牌,上面写道:“陌生人,你将再次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受至善之物。”

哪怕是千年之后,回想起曾经在美丽的爱琴海边上演的这一幕幕动人场景,我的内心依然忍不住泛起阵阵涟漪。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有谁还能慢下生命的步伐,静心的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义呢?又有谁能放弃优越的生活去从事艰辛的哲学思考呢?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赫拉克利特,也不会再有欧根尼。人类越发展,似乎人心就变得越复杂,越看重实用和功利,越来越难以拥有心灵的平静。

人的欲望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于控制,感动成了稀缺资源,人生的追求也越来越庸俗化,人们再也不相信高尚的理想,就算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也常常难以找到一天下为己任的激情。

我不否认优越的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只是觉得有点惘然:为什么畅销书会上取代经典名着的是哈利波特等?为什么人们记住了歌星的名字反而对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字感到陌生?为什么许多同学可以一字不错的背诵《大话西游》里的流行话反而对唐诗宋词一知半解?为什么爱情的标准不再是心灵的契合,而是对方的经济基础和外貌条件?

人心变得如此躁动不安,这就是我向往那遥远的希腊时代,在读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着作和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常常变得很平静。在古希腊哲学家的精神花园里,闻着智慧的芳香,让我去思考一些对于人生其实很重要的东西。

人生天地间,不过远行客。我们在世间不过匆匆几十年而已,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是哲学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哲学就是把人从人生的迷梦中惊醒。在人生的迷梦里,我们把幸福等同于事业美满和家庭幸福。但是哲学家们告诉我们这一切是多门无常,根本称不上幸福。因为我们必然要死去,而我们竭力追求的一切在我们死后也会消散。数百年后根本没人记得我们曾经做过什么。

这样看来,哲学是多么容易把我们带入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啊。很多人不喜欢哲学,是觉得哲学没有用,只会让人陷入空想,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承受哲学思考带来的痛苦而远离哲学。智慧生来便是带着痛苦的记忆。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便是因为偷吃了智慧果而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依然觉得智慧是最美好的。这种认识便是从古希腊哲学家们身上感觉到的。

古希腊哲学们家的身上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不仅仅热爱智慧,还能从智慧本身获得快乐,并且拥有承受智慧的苦痛和代价的勇气。如果人生如梦,一切皆空,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古希腊哲学家告诉我们,如果能通过思考获得智慧便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智慧是如此美妙,以至于毕生追求也能无怨无悔。

因为拥有智慧,世间其它一切稍纵即逝的外物都不重要了。因为有了智慧,就拥有了心灵的平静和满足。在古希腊哲学家中,很多人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却没有一个不蔑视权贵。赫拉克力特拒绝王位,柏拉图出身贵族,德谟克利特的父亲是波斯王的密友,但是他竟然说,哪怕只能找到一个原因解释,也比做波斯王好。

是的,智慧是自足的。当苏格拉底做过雅典热闹的集市,他发出感叹:“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啊!”人生最重要的高贵和自由。而有时甚至连生命也包括在“外物”的范围中。当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被控“不敬神”和“腐化年轻人”之罪被处以死刑以后。他本身能免于一死,但是他却为了真理而喝下了毒药,毅然为了真理献身了。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如同黄钟大吕,我的心弦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勇敢走出柏拉图洞穴神话里那黑暗的洞穴,用心的去思考生命,感受人生,去拥抱智慧和真理的光明吧!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