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古希腊文化与历史只是因为喜欢,没有错过一节课,听课成了享受,是我所喜欢的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听课的过程中,印象比較深的是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有点话要说。
斯巴达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斯巴达人是奴隶主,是外来的征服者,而原有居民希洛人因被征服而沦为奴隶。斯巴达人与希洛人的统治是残酷的,阶级斗争尖锐,奴隶频繁起义。为了对付奴隶起义,全体斯巴达人无一例外都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其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制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体格强壮的武士,也就是对奴隶主忠心,对奴隶残酷镇压。
斯巴达的男孩一生下来即接受优胜劣汰,严格挑选后从七岁到十八岁都在严酷的军事体育训练中度过,而且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获得完全的公民身份,成为一个正式的合格军人。
斯巴达人只重视军事训练,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根本不被重视。而在同时代的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体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故雅典的教育内容比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斯巴达的教育要丰富、充实得多,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得多。
在雅典,刚出生的儿童也要受到严格挑选。男孩七岁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简单知识和弹唱。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除了继续学习文法和音乐外,还要进体操学校学习各种竞技,同时也注重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把德、智、体、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年轻人的身心发展。到是十五、六岁, 只有贵族青年才可以进入国家主办的体育馆进行全面教育(类似于我们的大学 ),体育成为首要的教育内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重要地位,尤其注重对发展雄辩演说术有益的文法、修辞学和哲学(所谓“三艺”)的学习。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经过军事训练团的培养后,通过一定仪式,接受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从两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共同之处都是重视体育锻炼,而且教育也只是奴隶贵族的特权,并为奴隶主所控制。但更可以看出雅典教育所具有的特色,即实施体、智、美、德的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
国家是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教育也是为国家服务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奴隶社会是这样,在现代也是如此。在古代的中国如此,在社会主义現代化的中国也如此。中国的教育现状是,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抗争,雅典的教育可谓为素质教育,而严格死板的斯巴达教育可谓为我们的传统教育。雅典出了许多哲学家、雄辩家,文化广播四海,这是古希腊文化的典范;而斯巴达,在我眼里,有点野蛮,他们的年轻人不像年轻人,倒似weathered man。两种教育,孰优孰劣,早见分晓,但愿我们记得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