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文学艺术诗词歌赋

最受歷代詩人青睞的一次跨國婚姻 昭君出塞

張均威

2011年1月27日

AA

張均威

2011年1月27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1年1月27日

張均威

2011年1月27日

張均威

唐人寫昭君,並非全走悲憫傷情路線,也有另辟蹊徑,用讚美慶幸口吻歌咏的。張仲素《王昭君》最得和親的“和”字精髓: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

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據史書記載,昭君和親之後,匈奴與漢朝和平相處,六十年間無戰事。王睿《解昭君怨》,不但將悲憫之情全然拋開,甚至認為,怨恨畫工、皇帝都是沒有必要的:

莫怨工人醜畫身,莫嫌明主遣和親。

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

用今天的話說,王昭君只有遠嫁匈奴,才能實現她的人生價值。

汪遵《昭君》更進一步,對王昭君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

漢家天子鎮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

猛將謀臣徒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

猛將謀臣,雖然自視甚高,但是,他們的作用,實際上都不如弱女子王昭君。這詩當然不是在正面肯定昭君和親的禦敵作用,即魯迅所批判的“古人曾以女人作茍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親’”(《墳‧燈下漫筆》),而是諷刺那些自以為是的“猛將謀臣”。

歷代詩人中,唐代戎昱的《咏史》詩是批判和親的代表作。它雖然不是借王昭君故事發表感慨,但是,也同樣適用于王昭君故事。這裏照錄如下: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詩中,不但批判了輔佐之臣,就連“明主”也在嘲諷之列。詩中旗幟鮮明地反對將國家安危的職責推諉給“玉貌”“婦人”,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十分正確。

當然,要論講述故事,還得數杜甫的《咏懷古跡五首》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句境界,極大與極小,錯落有致,使得語言極富張力,有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例如,起首兩句,前人就曾指出:“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吳瞻泰)鬱達夫也曾經在談寫作古體詩的訣竅時,舉這首詩為例,稱讚其句子境界的忽大忽小安排。

宋代詩人,王安石如奇峰突起,于嘉祐四年(1059)作《明妃曲二首》,如下: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這兩首詩,在唐人戴叔倫、王睿、白居易等人的見解和詩意的基礎上,而有所發展,話說得更加鮮明有力(尤其是“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和“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兩聯,前者有“逝將去汝,適彼樂土”的意思,後者有愛情不論國界的境界),意象飽滿,氣韻生動。黃庭堅認為,其中前一首詩,可以跟李白、王維“並驅爭先”(宋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六引)。詩作問世之後,不脛而走,同時代的著名詩人歐陽修、梅堯臣、曾鞏、司馬光、劉敞等人紛紛唱和,為詩壇一時盛事。

一般認為,在眾多和作中,歐陽修的兩首最為出色。第一首題為《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如下: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第二首題為《再和明妃曲》,如下: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對第一首,清人方東樹有“思深筆折”的評語(《昭昧詹言》卷十二);對後一首,歐陽修自己十分得意,曾向其子歐陽棐說過“太白不能為,唯杜子美能之”的話(據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這兩首詩,的確都寫得不壞。前一首的好處在于描寫了昭君在匈奴的生活情形,尤其是昭君借琵琶曲寄托故國思念之苦的情節。後一首的好處,在于繼承了唐人戎昱《咏史》詩的批判精神,寫出了“耳目所及尚如此,萬裏安能制夷狄”這樣有警示作用的詩句。

前人咏王昭君的詩歌實在是太多了,今天的詩人倘若還想以此為題,翻出新意,殊非易事。但是,我這裏還能說出一點新意:王昭君的價值,除了她的美艷永遠令人懷想(民間傳說的“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四大美女”,王昭君佔了“落雁”)、為漢匈和平作出貢獻等前人詩歌已經指出的幾點之外,還有,她的命運撥動了唐宋許多優秀詩人的心弦、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使他們寫出了上述介紹的那些優秀作品,讓我們能夠享受到含英咀華、陶冶性情的樂趣!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