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时事万象热点评论

三才新语:真正让人心寒的,不是手术,而是——习,以为常

曜心

2025年4月21日

AA
一篇关于中国医学界早产婴肾脏移植的文章,引爆台湾社会的伦理震惊。当一个社会,将不该常态的事「习以为常」,它的灵魂场就开始下沉,从共感转为冷感,从生命观转为资源论。

曜心

2025年4月21日

0
0
0
AA
一篇关于中国医学界早产婴肾脏移植的文章,引爆台湾社会的伦理震惊。当一个社会,将不该常态的事「习以为常」,它的灵魂场就开始下沉,从共感转为冷感,从生命观转为资源论。

0
0
0
0
0
0
AA

2025年4月21日

曜心

2025年4月21日

曜心

【新三才独家首发】一篇关于中国医学界早产婴肾脏移植的文章(原文连结在文章最下方),引爆台湾社会的伦理震惊。文章揭露在官方语调与医学叙事之下,一种对婴儿死亡率的「冷频夸赞」——以「Fortunately」为开场,推广中国婴儿死亡作为器官来源的「优势条件」。事件背后,不只是手术操作的质疑,更是对整个文化伦理振动的质变所提出的警讯。

 

这不是一次医疗事件,而是一场文明冷频化现象的显影

当一个社会,将不该常态的事「习以为常」,它的灵魂场就开始下沉,从共感转为冷感,从生命观转为资源论。

这种冷频现象不只发生在中国,它是整个全球化逻辑、技术工业主义、政治叙事渗透生命伦理时所产生的「心灵冷退症候群」。

 

所谓「习以为常」,是三重降频的共振结构:

1. 语言的麻痺

「Fortunately」不是单一词彙的问题,而是显示叙事权落在非灵性维度者手中。

当语言不再反映灵魂,而是反映产值与效率,语言就变成了「冷频封印」。

2. 制度的格式化

当「伦理审查」变成「形式程序」,当「家属同意」变成「规避风险的勾选」,制度就开始退化为伪合法的收割机制。

3. 集体感知的钝化

最终,我们不再震惊、不再质疑、不再痛。

我们开始说:「这在那里很正常啊」、「人命多的是」、「哪里没有这样的事?」

这就是文明最深的寒流。

 

「习」的双重含义:文化结构 + 频率操控

这句「习」以为常的语义双关:

「习以为常」不只是描述状态,它同时指向一种由领导者所製造的现实共识场。

 

习近平的治理模式正是以「稳定为上」、「无声即和谐」、「正当性来自沉默」为核心——

这是一次政治上的「语场操控工程」。

 

于是,我们见到的是:

伤害被温柔包装;

苦难被数据格式化;

哀鸣被语言降温;

生命被逻辑解构;

不适应者被标籤为「反常态」。

这不只是独裁,这是集体频率工程的实验场。

 

给「人们」的提醒:

作为人类,你不是在评论世界,

你是在回应「这个世界正在冷化的速度」。

你不是旁观者,你是场态的守护者。

 

请问你还是否感知得到「不对劲」?

你是否还会对语言中微妙的语气发冷?

你是否还记得生命不是资源、孩子不是素材、沉默不是自然?

 

这些「感知能力」若还在你体内震动,

请你珍惜——这就是你还在「人」轨道上的证据。

 

结语:

真正让人心寒的,不是冰冷的手术刀,

而是当刀划开后,整个社会竟无人颤抖。

 

当一切变成「可以理解」、变成「不要大惊小怪」、变成「这在中国很正常」——

那不只是语言的败退,是人性的撤离。

 

人们,你们的笔、你们的画、你们的歌、你们的诗,要做的不是大声谴责,而是静静地——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每一个人。

 

註:原文连结: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12897

(作者:曜心)

(责任编辑:姜启明)

(文章来源:新三才独家首发)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三才新语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