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一口河南新鄉紅燜羊肉,快活似神仙 。
【新三才综合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17日曾到河南蘭考縣視察,中午在焦裕祿幹部學院職工餐廳用餐,吃了碗羊肉燴麵,習直誇好吃,又再添一碗。這份"四菜一湯,主食為大米和燴麵"的食譜曝光後,河南燴麵的知名度聞名全國。燴麵緣起於河南南陽市方城,聞名於鄭州,而毗鄰鄭州的新鄉,出產"天下第一麥",其燴麵搭配紅燜羊肉,風味更是一絕。
榮登全國麵條排行榜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網友評出的"中國最好吃麵條排行榜",河南燴麵以第四名上榜。燴麵是以優質高筋麵粉作原料,輔以膏湯及多種配菜,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好且麵筋營養高。燴麵的麵是用優質精白麵粉,加適量鹽鹼,用溫開水和成比餃子麵還軟的麵團,反覆揉搓,使其筋韌,放置一段時間,再擀成4指寬、20公分長的麵片,外邊抹上植物油,食用時拉成帶狀薄條煮食。
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一般的燴麵多用羊肉湯,選上好羊肉,經反覆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下麵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麵拉成薄條入鍋,放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
涮鍋起源於新鄉紅燜羊肉
在河南新鄉市,紅燜羊肉的湯汁就是天然的燴麵好湯,味鮮而美,鍋中撈出一碗麵條,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其他配料,吃起來香噴噴、熱乎乎,回味無窮。
在中華美食中,最常見的涮鍋品類,當屬川渝或者老北京式的風格;而在歷代王朝的中原之地,涮鍋屬於當地人自己的吃法,就是源於新鄉的河南名菜"紅燜羊肉"。
1988年,新鄉人李武卿開創人生中的第一家店,這位打過韓戰及服役過西藏的軍人,不僅愛吃,也愛琢磨,他將川渝及北京南北兩大涮鍋的美味結合,創造符合中原口味的"河南火鍋"紅燜羊肉。
肉爛不跑味 久燉不塌鍋
紅燜羊肉做法頗講究,選用重約3或4公斤的山東羊,宰殺的羊肉務求水洗乾淨,肉切5分見方,生炒、大燉、文燜,適時投放先配製好的20餘種佐料,火候由大到小,適時掌握,以達到肉爛不跑味,久燉不塌鍋。食用時,採用火鍋煲湯形式,加上各類青菜、葷菜搭配,能燙、能涮。
老食客總結紅燜羊肉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先吃肉,接著一勺鮮湯入口,快活似神仙。
李武卿所創的紅燜羊肉,一年四季根據季節轉換,適時調節配料,配方有別。常人認為進補在冬季,殊不知,紅燜一年四季皆可補,愈是赤日炎炎,暑氣逼人,人氣虛乏之際,卻是進補時機。
(新三才記者王濤綜合報導)
(责任编辑: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