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时事万象娱乐干线

【影评】《索爾之子》(Son of Saul)

汪水

2016年2月24日

AA

汪水

2016年2月24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2月24日

汪水

2016年2月24日

汪水

“Saul”在猶太男子中間,是耳熟能詳的名字。作家「索爾.貝羅」(Saul Bellow,1915–2005)即為一例。中文舊約聖經將“King Saul” 譯成「掃羅王」,「掃羅王」與「約拿單」(Jonathan),常常父不父,子不子的怨懟。看電影《索爾之子》之前,我腦子動的就是這些,以為此片會用典故,來展現類似「莎翁」著作的一股悲情。

它的確是沈重悲哀,讓人透不過氣,卻感人至深的「匈牙利」片子。對話用匈牙利語、意地緒方言(Yiddish)、德文,還有波蘭話。背景掀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舊事,但絕非老生常談,因為題材從未上過銀幕,而且根據劫後餘生的數張照片,還有當事人口述改寫。「傑萊斯」(László Nemes)把刀俎下的魚肉,苟生中的螻蟻,編/導得觸人骨髓。

敘述的是「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的另一段慘絕人寰的事蹟:「羅利格」(Géza Röhrig)飾演一名「奴工」(專有名詞“Sonderkommando”),名叫「索爾」,被迫助紂為虐,安排猶太囚徒進入毒氣室,再把排山倒海的僵屍拿去焚化,之後骨灰被倒進河中。這是在極度的絕望裡尋找尊嚴的史記。

「索爾」已經麻木,次次謹守命令,也在等候自己的末日。眼睜睜看著自己人給剝光衣物,口袋的值錢貼身全進入「蓋世太保」的手裡。直到某天,有個收拾善後的醫生,發現史無前例的孤獨少年,竟然在吸了毒氣之後一息尚存,可憐那孩子在「加工」以後才命絕。

「索爾」猛然覺醒,認定那個幾乎倖存之人是他的兒子,於是先請醫生李代桃僵,找別的屍體來解剖;而「索爾」本人非要為「兒子」全屍下葬不可。於是他費盡力氣,去找一名「拉比」(猶太教宗師),企圖替少年辦次依循程序的祭禮。「索爾」外表脆弱,深不可測的內在滾滾隱出。

「索爾」簡直膽大包天,他的行徑逼得集中營內的地下反動黨與他合作。他們趁警衛不注意,偷偷以相機拍下令人髮指的真相。「索爾」掩護他們,常常佯裝拿著起子,去修門上的活頁,這個「活頁」的隱喻很巧妙,代表修補,關乎生機。他為達目的,犧牲他人,也獻出自己。

演男主角的「羅利格」是個詩人,演技出神入化。他用沒有表情的表情,演萬分壓抑的「索爾」。全片幾乎未張口說話,如果啓齒,也寥寥幾個音節,岔著喉嚨,用音程比常人高的腔回應他人。有個段子演「索爾」密會一名女游擊隊員,她可能是唯一的熟識,或許甚至是他的妻子、情婦;他惟恐牽一髮動全局,不准那個女人觸摸自己。「索爾」最後的鏡頭,如同綻苞之蓮,嘴角總算上揚微笑,魚尾紋,額頭紋散開,面對最終的命運。

藝術競賽本來無國界,既主觀又不公平;非要選出之中翹楚,《索爾之子》是我最佳影片的選項,凌駕所有好萊塢、歐/亞諸片之上。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汪水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