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史海鈎沉名胜古迹

敦煌石窟面臨最大的挑戰︰遊客 (組图)

汪水

2016年6月4日

AA

汪水

2016年6月4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6年6月4日

汪水

2016年6月4日

汪水

【新三才編譯】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位於古絲綢之路的中心,戈壁沙漠的邊緣,百年歷史的朝聖之地:它在懸崖峭壁上鑿洞,作畫雕塑,是建築、彩塑和壁畫的組合。

荒廢了幾個世紀之後,歷經地震、大水、沙塵暴、兵災的種種一切,莫高窟還是存活下來。

如今,石窟以外的敦煌,正處於中國要致力重建絲綢之路的中心,還要扮演一個致力文物保護的典型。

但是,這些可以上溯到西元4世紀的古老壁畫,面臨著另一種更大的威脅︰遊客人潮,和商業利益的誘惑。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在過去百年來,大部份的損壞都是自然力量造成的,但是眾多的遊客進進出出,不僅改變了洞窟內的溫度和濕度,人體攜帶來的微生物,如果它們也在石窟內開始生長,那是非常可怕的事。

  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月牙泉,也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一對新人在莫高窟第96窟外,拍攝結婚照片。

在2015年,造訪過莫高窟的遊客已達110多萬人,短短的一年內,遊客增加了40%,大約是過去20年來的20倍成長。

當中國財富日增,國內旅遊逐漸成為風潮,加上對昔日佛教的興趣漸增,到莫高窟的遊客的大多數都是中國人。

敦煌研究院原擬採行合作單位「蓋蒂保護機構」(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的專家建議,將每日的遊客人數限制在3000人,但但是擔心造成恐慌與搶先的反效果,於是將限額提高到每天6000人,但是在7月至10月的旺季常供不應求。

為了緩解壓力,遊客被要求提前上官網登記,並在等候前一批遊客時,在遊客中心觀賞兩部各20分鐘的介紹影片。

後來,院方選擇了40窟對外開放,並禁止拍照,因為相機的閃光會損害壁畫。

對於來不及登記,超出6000名限額的遊客,不僅無法看到介紹影片,而且只能參觀4個窟,帶來的是很糟糕的旅遊經驗,院方呼籲大家改在淡季半價時來訪。

問題不止於此,在距離洞窟9英里的遊客中心旁邊,施工人員正在建設一個私人資助的旅遊綜合建築,其中有劇院、酒店、商場。

  一名工人在旅遊中心旁的工地。該中心內將包括劇院、酒店、商場。 在敦煌市,一個斥資 2.5億美元的會議中心和一個可容2000個座位的劇院正在興建,以便接待每年的絲綢之路文化博覽會。而機場也斥資1.5一美元加以擴建。

曾經在蓋蒂保護研究所為洞窟工作28年的專家阿格紐(Neville Agnew)表示,這裡有重大商業利益的壓力,敦煌市的發展要靠莫高窟。如果限制訪客人數,形同限制他們自己的工作機會,你會發現這裡很多人都是希望遊客更多,對地方發展更感興趣。

然而,由於敦煌研究院與蓋蒂,以及其他外國專家的長期合作,引進了最最先進的修復技術。

修復者大費周章地在每個洞窟拍攝下大量高清晰度的黑白與彩色照片。然後檢查壁畫,了解其使用材料,診斷其變質的原因,再來決定用什麼材料和方式來復原。

  一名技術人員,在莫高窟第98窟修復壁畫。

有些壁畫,長出苔蘚,從岩壁剝離開來,從而極易受潮濕或地震的破壞。要在填補縫穴之前,要測試過許多不同的泥漿。

該項復原工作已經被引用在中國其他石窟的維護工作上,也有助於制定出維護史蹟遺產的工作指引。

這樣的中西方合作,比起百年中西聯手劫掠洞窟寶物,總算稍感欣慰。

在1907年,匈牙利籍的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付了130英鎊,向當地的僧人購得24箱古老佛教經和5箱繪畫刺繡藝品,只是取自一小間最近才發現到的密封洞窟中。

在隨後的幾年間,法國、日本和俄羅斯的探險者蜂擁而至,1923年美國人華爾納(Langdon Warner)出面時,洞窟內可攜走的寶藏已經都被席捲一空,他不干空手而回,於是帶走一些雕像,並用黏膠把許多壁畫黏貼起來帶走。

正史上,把他們稱為「卑鄙的獵寶者」(despicable treasure hunters)。

此外,還有來自異教的摧殘。1870年,回教叛軍躲入洞窟中,燒毀許多的登窟木梯,也可能刮損相當的壁畫。

  在莫高窟外的沙漠景色。

1921年,反蘇俄的白俄流亡士兵,一度被中國政府關押在洞窟中。他們留下的煙燻和塗鴉,現在仍然在幾個洞窟內可以看到。

幸虧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的總理周恩下令軍警保護,才得以免遭紅衛兵進入洞窟橫加搗毀。

目前,在懸崖上仍有735個洞窟,長逾1000年。有近500個洞窟內還有壁畫,倖存下來的雕塑2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的作品或經文散落在世界各地,只能先利用數位資料存檔方式,將它們串聯在一起。

出處︰華盛頓郵報
責任編輯︰汪水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